写科幻不容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章 侃侃而谈,智械战争,写科幻不容易,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姜岳升一进研发部,就被分到了一个名字很特殊的项目组,叫攻防实验组。
这个名字乍一听起来,有点像军用或者警用的味道。但是实际上,项目组测试的就是一些很普通的民用机器人。
也包括一些很low的机器人。
实验的过程也并不是攻击和防守,而是一个出难题、一个解决难题。
实验人员主要分为两组。
一组是设计障碍场景的,叫场景组,也就是出难题的组。
另一组是提出改进意见的组,想办法让机器人适应障碍场景的,叫方案组。也就是解决难题的组。
说白了,就是把一台机器人带到场景组设计的场景中,然后观察机器人如何处置遇到的问题。
方案组会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不断地改进机器人的程序代码,以使机器人能适应环境。
姜岳升被分到了方案组。
据方案组组长介绍,目前正在进行测试的,是一台笨重的人形机器人。
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这台低成本的人形机器人。
对功能要求不高,但是成本必须压低。
听起来有点像想花小钱办大事的感觉。
这天,方案组的组长通知大家说,场景组那边已经布置好了一个新场景,可以模拟敌方机器人对我方机器人的信息干扰。
所谓的信息干扰,就是故意制造一些伪装,来迷惑我方的机器人。
虽然这些名字听起来挺玄乎,但是实验的安排却显得挺土气的。
要测试的机器人,是一种在游乐场里供孩子们免费玩的机器人。机器人的样子很卡通,长得又傻又笨。只有很少的自主能力,比如发现目标并射击,或者蹲下躲闪敌人的攻击等。
而行走和转向,则都需要用遥控器操纵。
场景组布置的场景就是模拟在游乐场里,两帮孩子拿着遥控器操纵机器人对战。
敌方的机器人身上涂装了伪装成建筑物的颜色和图案。
比如身上画上了一些窗户、门,或者空调一类的图案。
在战斗中,如果敌方处于不利地位,敌方的机器人可以把身体靠在建筑物上,或者多台机器人挤在一起构成一个伪装,就可以躲避我方机器人的射击,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干扰。
方案组的任务是,找出识别敌方机器人伪装的有效方法。
方案组的人在准备好之后,便带着待测试的机器人进入场景组设置的场景,开始通过后台系统观察机器人的反应。
他们发现,被测机器人在打开红外探测仪后,是可以发现敌方机器人的红外影像的,但是由于周边的发热物体较多,形成的红外影像有点混乱,不太容易锁定目标。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采购的红外探测仪还行,但是识别算法不给力,无法准确地分辨敌人。
接下来方案组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个算法问题,来提高机器人分辨敌人伪装的能力。
组长建议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尽量开阔一下思路,特别是要注意成本控制。
因为这台机器人的采购商都是游乐场里的一些摆摊的小老板,资金都不是很宽裕。
一周后,组长召集大家开会,让大家谈谈各自的思路。
在沉默了几十秒之后,一个年轻的男程序员先开第一炮。
“我认为应该从机器人的电池下手,增加机器人的电量,从而提高红外探测仪的功率,以此来增强机器人的辨别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