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的矛盾
千年后的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4章 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的矛盾,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千年后的我,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邦倒是比姜饼想象的接受程度要高一些。
他道:“既然从一开始就出了问题,那别的就不说了,我只想请教一下姜先生,在后面还有没有改变的可能?”
姜饼想了想,答道:“有的。
我刚才仔细思考了下,在你刚称帝后的这个时间节点上,虽然有着异姓诸侯王仍手握重兵,匈奴威胁初现,甚至中央集权尚未稳固等缺陷。
但你个人权威达到顶峰,是推行制度变革的最佳窗口期。
具体的可实现方案,我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分封制度。
可以推行“虚封功臣”政策,将韩信、彭越等异姓王调离封地,授予高爵厚禄但剥夺兵权,类似张良的“留侯”模式。
同时以“推恩”雏形分化诸侯: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所有子嗣,逐步削弱其势力。
还要建立起中央军权,将精锐部队收归中央直接控制,如周勃、樊哙等嫡系将领统领,避免将领私兵化。
在关于边疆防御战略的制定上,采纳娄敬建议,暂避匈奴锋芒,集中资源修复长城、训练骑兵,而非贸然发动白登之战。
此时你威望极高,功臣尚未形成对抗态势,推行温和削藩阻力较小,且匈奴尚未大举南下,有战略调整空间。”
刘邦止不住的点头。
“真有你的姜先生,你要是在我那个时代,只怕连子房都要逊你三分。”
他由衷的夸奖,听在姜饼耳中却有些汗流浃背。
拿自己和这种历史名人相比?
还是算了吧。
他只不过是站在历史的宏观角度上来进行分析,同时又有后世很多例子可以作为参考,才能看起来说的头头是道的样子。
见姜饼谦逊,刘邦倒也没继续说什么。
只是问道:“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您刚才说的推恩,具体方法是什么?”
姜饼给他讲了一下历史上汉武帝施行的推恩令后,刘邦瞬间明白了过来。
“妙,妙啊!”
他脸上带着欣喜之色:“这简直是兵不血刃的就解除了诸侯的威胁,一代两代或许还看不出太大的端倪,可随之时间越来越久,只怕到了后面,祖上是贵族是诸侯,后代也可能只是个织席贩履之辈了!”
那可不就是么。
姜饼暗自想着,你有个立志匡扶汉室的后辈,去到哪里都把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头衔挂在嘴边。
可说的再怎么好听,到了他这一辈,也只能靠着织席贩履为生。
如果不是恰逢天下大乱,英雄际会,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再闯下这么大的名头。
他甚至心中有些期待,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刘备见到自己的这位老祖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而在知道了还有这么几个解决方法后,刘邦的心情瞬间好了许多。
他甚至有功夫去关注别的事情了。
“对了姜先生,你刚才说臧荼在我登基没几个月后就造反了,这是怎么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