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继续复习备考第一章 复习写作知识(续14),我的学生生活,山果果9,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明深知,若想在写作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他深入研究写作知识的外在之“气”,也就是“文气”的外在表现形式。

所谓“文气”,其外在体现为自然音节和语气。这一观点,刘大櫆的“因声求气”说便是最好的例证。刘大櫆认为,通过外在的声音和节奏,可以推断出内在的“文气”,这种以“外”证“内”的方法,无疑是有其道理所在的。

实际上,注重文章的声音和节奏之美,在中国汉语文章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散文便从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那个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时代,人们在论辩时,对文章“言词”的铿锵有力、悦耳动听十分讲究。尤其是经历了六朝时期“骈体文”的蓬勃发展之后,“对偶”和“押韵”这两种修辞手法更是如日中天、盛极一时。然而,唐宋时期的“散文”虽然意在恢复古代文学的传统,对六朝时期的文风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扫荡,从而使得文体得到了解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毕竟是在“骈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想要完全不受其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唐宋以后的“散文”在追求自然的“音节”美时,往往会采用骈散结合、参差错落的方式,这无疑就是受到了“骈文”影响的一个明显例证。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家们对于“音节”和“诵读”的重视程度愈发加深,甚至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由此可见,文章的外在之“气”源远流长,其传统可谓是根深蒂固。

“文气”的外在表现与“节奏”的快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就如同音乐中的旋律和节拍一样,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这首诗的“节奏”相对较为舒缓。每一句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章,有着自己的韵律和节奏。读者可以在每一句的结尾处稍作停顿,换一口气,然后再缓缓地吟咏下一句。这种缓慢的节奏,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在静夜中的沉思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如果快速朗读这首诗,反而会破坏它原本的意境和韵味。

然而,民歌《木兰诗》的“节奏”则明显更为紧促。比如其中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四句诗,最好是能够一气呵成地读完。这四句诗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如同一条连贯的线索,一旦中间停顿过长,就会打断这种连贯性,使得整首诗的气势和情感表达受到影响。只有以较快的速度诵读,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木兰替父从军的果断和决绝,以及她内心的坚定和勇敢。因此,夏少尊和叶圣陶先生在《文章讲话》中提出:“我想要将文气的‘气’,解释为俗语所说的‘一口气’‘两口气’的‘气’。”他们认为,“念诵起来速度快的文章,其文气较为强烈;而念诵起来速度慢的文章,其文气则相对较弱。”这种观点主要是从“节奏”的快慢来论述“文气”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例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其“文气”就非常旺盛雄壮:

“……我听说土地广阔的国家,粮食就会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正因为泰山不拒绝任何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和海洋不排斥细小的水流,所以才能成就它们的深邃;君主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才能彰显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民不分本国和他国,四季都充满美好,鬼神也会降下福祉,这就是五帝三王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功业,使得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敢进入秦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盗贼啊!物品不产于秦国,可值得珍视的却很多;贤士不出生于秦国,然而愿意效忠的却不少。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利,对内使自己虚弱,对外在诸侯中树立怨仇,要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啊!

秦王于是废除了驱逐客卿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李斯这段话,说得真是慷慨激昂,气充词沛啊!念诵的时候,就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不由自主地就要加快速度。没有句号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即使有句号的地方,有些也不能间歇太久,比如开头,你可以像“一口气”那样读到“五帝三王”处。这种急促的节奏,就像是奔腾的江水,源源不断地流淌着,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同时也带来了较强的“文气”。

再看《红灯记》里李奶奶诉说“家史”的那一段,更是如此。李奶奶的话语,就像是从心底喷涌而出的火焰,炽热而有力。她讲述着早年的故事,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当她说到“咳!提起话长啊!”时,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她心中的感慨和无奈。而当她讲述爷爷和两个徒弟的故事时,语速明显加快,像是要把这些往事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特别是说到“这孩子是陈师兄的一条根,是革命的后代。我要把她抚养成人,继承革命!”时,那种坚定和决绝,让人不禁为之震撼。最后,她连叫着“师娘啊!师娘!从此以后,我就是您的亲儿子,这孩子就是您的亲孙女。”这一连串的呼喊,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了李奶奶内心深处的温暖和对革命的执着。

铁梅:奶奶!(扑在奶奶怀里)。”

李奶奶的这段道白,就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随着情感的起伏而变化。一开始,“咳!提起话长啊!”这几个字,就像乐曲的前奏,缓慢而舒缓,为整个故事的讲述奠定了一个沉稳的基调。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李奶奶的语速逐渐加快,情感也越发激动。到了“后来,(站起)”这一处,就像是乐曲中的快板部分,节奏明显加快,让人感受到故事的紧张和激动。

当说到“就在那天晚上”时,节奏更是急转直下,一问一答之间,扣人心弦,仿佛把听众带入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而到了“你爹把你紧紧地抱在怀里”这一段,李奶奶的声音和情感完全融为一体,如泣如诉,一气呵成,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古人在谈论“气”的时候,常常会和“势”结合起来,认为“论气不论势,不备”。其实,所谓的“气势”(或文势)的形成,除了其他种种复杂的因素之外,“节奏”的急促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先知的救世组织养成计划

什么都不会啊啊啊

写个童话,铸成诸神黄昏

奶茶猫狗

雀幽

一炊之梦

带着神级系统乱异世界

随缘书风

【鬼灭之刃】绝对光辉的太阳

双鱼挂角

三国最强辅助赵云

大大大大大大大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