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5章 兵行险招,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着调,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于是孔偃又问韩璋,“韩侍卫,你对这计策胜算有几成?”

韩璋看看他,又看看常山王,不知如何回答,支吾道:“八成。”

孔偃仍盯着他,没有说话。

韩璋紧张起来,说少了吗?“九成…还是十成?”说完不知所措的看着常山王。

孔偃叹了一口气,“眼下向朝廷上书,必会引起陛下震怒。沂州就是个大窟窿,朝廷还愿意往里面投多少无从知晓。一旦上书,恐怕此次赈灾又是草草收场。

可是如若不向朝廷上书,私自收粮,那这责任便只能由我等担了,一个弄不好,便是罪名加身、百口莫辩。”

常山王剑眉紧锁,声音低沉,“这次赈灾决不能像以往一样潦草了事!治水之事关乎百年大计,若我们在此地坚持不下去,那郑先生如何治水?

我思此计如行军打仗一般,‘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当下既无别的办法,就行此计,我相信他!如果有任何闪失,由我一力承担!”

韩璋看了常山王一眼,他知道常山王说的这个“他”是萧业。

孔偃叹了一口气,朗声道:“也罢!我等千里迢迢来此就是为了沂州百姓!既然殿下决心已下,我身为户部尚书,主持赈灾物资,愿与殿下一起承担!”

范廷听了,亦道:“好!我身为监察御史,亦愿担责!”

当下,主意既定。魏承昱便下令打开赈灾银两,全城购粮!

初时,那些米行还以市价一百二十文每斗卖与他们,后来就不肯了,推说没有米了。

于是,魏承昱将价格提高到每斗一百三十文、一百四十文、一百五十文、一百六十文。

这时,不光城里的米行大肆运米,连附近几个州郡的米行也来了,练子道码头上停的船越来越多了,其中,也包括江南首富慎文忠在渝州的米行。

与此同时,魏承昱一改以往姿态,对地方官员及豪门富户的宴请来者不拒。

而且,还提出要求,设宴之地必须广阔,与民同乐,不但要有歌舞,还要有民间杂耍及各种沂州的风土人情的展示,比如各色小吃、各种摊贩。

魏承昱说了,他就爱热闹,就爱与民同乐。于是,每次的宴会都如集会一般,城中各家豪门贵户的老爷夫人、公子姑娘都争相前去,一睹天家皇子的风采。

另外,魏承昱还爱闲逛,逛到寺庙,见寺庙有些老旧、不够宽敞,便劝说主持重新修缮,不到十天,城里城外就有八九座寺庙动工修整。

走在街上,见两侧商铺有靠前有靠后的,不够整齐美观,也让富户豪门照着一条直线重建,美其名曰“便于车马通行”。

而且,他还鼓励豪门富户建楼阁、修园子,并当众赞赏哪几家庭院布置精巧,可见其主人情操之高。

那被夸奖的自然洋洋得意,未被提名的则暗自努力,一时间,城中富户豪门见攀比之风兴起,发展到后来,不仅比园子、比陈设,还比衣衫之美、奴仆之众、宴请规格。

而这随处可见的修缮、重建、宴饮等,也让许多百姓有了活路,摆摊的、织布的、泥工瓦匠、瓦子艺人、婢女仆从等,让这些人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为赈灾减轻了不少压力。

但与此同时,各级官吏告状的奏章也纷飞入京。

魏承昱三人自然知道,但他们别无他法,只能希望皇帝问罪的诏令不要太快下来。

这天,米价涨至了每斗一百七十文。

魏承昱、范廷及州牧高载,正在开仓赈灾。外面灾民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魏承昱看了,不禁愁苦的叹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八零:牛马老太重生,这次我当搅家精

爆米花不完

天空破碎

撒哈拉的狂漠黑夜

你一个德鲁伊跑去修仙?

白狐不是大叔

重生六零:资本大小姐搬空家产去追夫

灯符

七零知青她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风色芽

确诊绝症,前夫携新欢抢我救命药

十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