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江湖故交
着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江湖故交,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着调,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秋松溪闻言,对这番安排十分满意,末了,又催促“张家别院案”尽早做成铁案,萧业自是满口答应下来。
几日后,户部根据沂州地方官勘灾的情况,准备好了赈济灾民的钱粮。
常山王魏承昱、户部尚书孔偃、监察御史范廷等人不日便要出发沂州。
来自沂州的流民,朝廷也按照萧业的提议,保康门外的粥棚再开设半月。
半月内,自愿归乡者给粮给钱,着沿途各州府务必接济,返回户籍所在地还可再领三月置家费;犯盗窃而未量刑的流民,罚派回乡建河渠一月,以抵罪责。
看到了这次朝廷赈灾的决心和希望,又得到了抚恤,漂泊异乡、难维生计的流民无不感激涕零,思乡心切。一时间,京中流民成群结队,蜂拥出城。
这天,烈日杲杲,大理寺的那棵大槐树上蝉鸣声声。
萧业正坐在司务厅的书案前,执书研读。
范廷一手抱着公文,一手擦着汗,疾步走进了殿中。
“范寺正何以满头大汗?”
范廷揩揩汗,“大人,明日下官就要到御史台点卯,后日便去沂州协理赈灾了。这些文书是这几日整理好的,大人审阅后做个批复,若是没问题,下官便可送到架阁库封存了。”
萧业点点头,接过了卷宗,一边翻阅一边道:“范寺正有心了,既已调任御史台,这些事交与其他人来做也无妨。”
“分内之事,自当尽责。再说,下官这个性子大人也了解,若是没有交付这些文书就赴任,一路上也难安心。”
说罢,两人都笑了。萧业示意了一旁的茶水,笑道:“范寺正稍坐一会儿,喝点茶水润润嗓子。”
范廷本就是耿直性子,又因与萧业相处数月,知道他并非爱摆官威之人,因此两人独处时,并不拘束。
此时便道了声谢,给萧业也斟了一杯,放在了书案上。
萧业笑道:“范寺正克尽厥职,这些文书并无不妥之处,省了我不少时间。”
范廷此时的注意力却被萧业案上的一本书籍吸引住了,见其名曰《水鉴》。
“这是一本治水的书?大人刚刚是在研读此书?”
萧业颔首,“正是,此书是我少时游历山川,遇一长者相赠。”
说到这里,萧业脸上不禁现出钦佩之色,声音也随着回忆变得悠长,“这位老者独步丈量山河,勘测绘制水脉舆图,他说,山川河流虽会移动,但其之前存在的痕迹,会告诉世人它日后改道的方向,若能预测准确,后世便可少了许多灾患。
当时我与其在宕梁山相遇,听其谈论治水之道,别具匠心,与我大周一贯奉行的大为不同。”
“哦?这岂不是未卜先知了?”
范廷听后颇觉惊奇,便将那书拿起,随手翻看了几页。
萧业答道:“我曾有幸与其同行一段,亲眼见他证实论断,受益匪浅。他做事一丝不苟,有次为了确认心中猜想,差点掉下悬崖命丧当场,时至今日我仍记忆犹新。
后来,我与他分别之际,他将他毕生心血所着的《水鉴》赠与了我。
这本书我已拜读了数遍,每次读都觉耳目一新。我也将我的一些见解注释在上,想着有朝一日,再向老先生当面请教。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六年,如今我身在朝堂,更是分身乏术,不知再见之日更在几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