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注卷之四短四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注卷之四短四,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临川吴澄迷
德经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小鱼也国大则民衆治大国当以简
静不可扰动其民如烹小鱼唯恐其坏烂
而不敢扰动之也
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
莅临也鬼天地之气神灵怪也人之气与
天地之气通爲一有道之主以道临莅天
下简静而不扰其民故民气和平充塞两
间相爲感应而天地之气无或乖戾故鬼
不爲灵怪兴妖灾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
人亦不伤之
鬼所以不灵怪者非不灵怪虽能灵怪而
不爲妖灾伤害人也所以不伤害人者非
自能如此也以圣人能使民气和平不伤
害天地之气天地之气亦和平而不伤害
人也曰鬼曰神皆天地之气名二而实一
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交皆也天地之气不伤害人者以圣人不
伤害天地之气也圣人不伤害天地之气
者以其简静而民气和平也两者不相伤
皆由於圣人之德故皆归德於圣人也
右第五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交会也大国者诸小国之交会如水之下
流爲天下衆水之交会也
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爲下
牝不先动以求牡牡常先动以求牝动求
者招损静俟者受益故曰以静胜牡动求
者居上静俟者居下故曰以静爲下或曰
牝字其一疑衍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
则取大国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恃其尊谦降以下小国则能致小
国之乐附小国甘处於卑俯伏以下大国
则能得大国之见容下以取谓大国能下
以取小国之附下而取谓小国能下而取
大国之容也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
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爲下
大国下小国者欲兼畜小国而已小国下
大国者欲入事大国而已两者皆能下则
大小各得其所欲然小者素在人下不患
乎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下
故曰大者宜爲下章首下流之喻以喻大
国非在人下而能下者牝牡之喻以喻小
国素在人下而能下者
右第五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寳不善人之所保
万物之奥万物之最贵者奥室之西南隅
寝庙之制有堂有室室在内故室爲贵室
中之制东南隅曰穾东北隅曰?西北隅
曰屋漏奥尊者所居故奥爲贵道之尊贵
犹寝庙堂室之奥寳人所重善人向道而
进修可以取重於人不善人向道而改悔
亦可以自保其身穾音杳?音颐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申言善人之寳善人以道取重於人嘉言
可爱如美物之可以鬻卖卓行可宗高出
衆人之上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申言不善人所保不善人以道保身者畏
威寡罪身获全安是不善之人道亦何尝
弃之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
坐进此道
申言道者万物之奥有道之人天命之以
君师之位则立之爲天子君命之以师傅
之职则置之爲三公皆以有道而贵也拱
璧合拱之璧驷马一乘之马拱璧先驷马
犹春秋传言乘韦先十二牛也坐跪也朝
骋之享驷马陈於外执拱璧以将命曰先
朝聘以拱璧驷马爲至贵而未足贵也不
如跪而进此道之尤贵天子三公之贵以
此道拱璧驷马不如此道故万物贵之而
以爲奥也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
以免邪故爲天下贵
又总上三节而言贵此道言万物之奥求
以得言善人之寳罪以免言不善人所保
自古所以贵此道者何也岂不曰善人以
此道爲人所寳得遂所求邪不善人以此
道保其身免陷於罪邪道所以爲天下贵
也天下释万物贵字释奥
右第五十三章
爲无爲事无事味无味
凡以无爲而爲者老氏宗?也身行之事
以无事爲事口食之味以无味爲味皆演
爲无爲一句之?
图难於其易爲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
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作起也所以得遂其无爲者能图其难於
易之时爲其大於细之时也天下之事始
易而终难始细而终大终之难起於始之
易终之大起於始之细故图之爲之於其
易细之始则其终可不至於难可驯至於
大而不劳心劳力所以能无爲也若不早
图之急爲之於其始则其终也易者渐难
细者不大心力俱困无爲其可得乎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此言图之於其易
命抱之木生於豪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
里之行始於足下
此言爲之於其细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
之故终无难
上言事之难易此言心之难易始焉轻易
诺人者其终难於践言则寡信矣始之多
易者终必多难故不待至终难之时而心
以爲难虽始易之时而心犹难之始终皆
不敢易所以终无难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是以圣人终不爲大故
能成其大
上言事之大小此言心之大小虽已大而
心常自小已多而心常自少虽有怨当报
然不自恃其大且多而急求伸直欲报其
怨亦惟自处於小与少而甘受屈辱姑报
以德也盖始小而少之时心固不敢自以
爲大终大而多之时则心亦不敢自以爲
大始终皆能自小所以能成其大也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矣
又承上文终无难与终不爲大二终字而
言始虽以爲难至终而不以爲难始虽不
敢以爲大至终而自以爲大则事几成而
败於终者有矣故必慎终如始始以爲难
而终亦以爲难始不爲大而终亦不爲大
则终无败事也
爲者败之执者失之无爲故无败无执故无
失
又承上几成而败与无败事二败字而言
有心於爲其事者意欲遂其成而或反败
之有心於执其物者意欲保其得而或反
失之无所爲则无成与败矣无所执则无
得与失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
衆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爲
上言爲者不若无爲执者不若无执此言
圣人之欲以不欲爲欲圣人之学以不学
爲学难得之货人所欲者不贵重之是不
欲人之所欲也故曰欲不欲衆人所趋者
我则不趋衆人掉臂过而不顾我则还反
其处是不学人之所学也故曰学不学凡
此不欲不学者盖以万物之理无爲而自
然故吾亦无爲而与万物同一自然如辅
之於轮辐相依附而爲一也章首言爲无
爲章末言自然而不敢爲此一章之意相
始终
右第五十四章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有所知爲明无所知爲愚古者圣人明己
之德以明民德亦欲民之愚者进於明而
有所知也惟其愚而不能使之知非不欲
其明而固欲其愚也老子生於衰世见上
古无爲而治其民淳朴而无知後世有爲
而治其民浇僞而有知善爲道者化民爲
淳朴非欲使之明但欲使之愚而已此愤
世矫枉之论其流之弊则爲秦之燔经书
以愚黔首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
以智治国国之福
民之所以难治者以其明智之多是以法
出奸生令下诈超以智治国谓聪明睿知
以有临使其民亦化而明智则机巧慧点
而难治以智治国者国之贼害也不以智
治国谓自晦其明以莅衆使其民亦化而
愚昧则倥侗颛蒙而易治不以智治国者
国之福利也
知此两者亦楷式
雨者以智与不以智也楷者以爲模楷效
法之也式自处於卑也乘车者直躬凭较
则爲自处於高上俯首凭式则爲自处於
卑下不自处以智而自处以愚者不高上
而自卑下也
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
矣廼至於大顺
能知效法自处卑下之圣人则爲玄妙之
德玄妙之德深远而不浅近故人不可测
知人皆欲智我独欲愚是与物相反也相
反相逆也不相反相顺也与物相顺而不
足以爲顺相逆虽不顺廼所以爲顺之大
故爲玄妙深远不可测之德也
右第五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
能爲百谷王
百谷之水同归江海如天下之人同归一
王也江海之委在水下流能下衆水故能
兼受百谷之水爲之王也王之所以能兼
有天下之人者亦若是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
身後之
言下之卑屈其言而不尊高身後之退却
其身而不前进此圣人谦让盛德非有心
於上人先人爲之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
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
重难也害患也圣人能下之後之处人之
上人不以爲难处人之前人不以爲患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
能与之争
天下乐於推戴使之处上处前而不厌恶
盖以其卑抑退逊不争处上处前故天下
之人莫能与之争上争先者而圣人得位
得时竟得以上人先人也董氏曰德下之
则形上矣德後之则形先矣扬雄云自下
者人高之自後者人先之
右第五十六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
若肖乆矣其细
不肖无所肖似疑若一无所能道大似不
肖犹达巷党人言孔子大而无一善之成
名也盖惟大而不可名故无可称而似不
肖董氏曰有所肖似则同於一物何足以
爲大
夫我有三寳寳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
不敢爲天下先
持守而不失慈柔弱哀闵而不刚强俭寡
小节约而不侈肆不敢先谦让退却而不
鋭进持此三寳故虽大而似不肖也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爲天下先故能
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
矣
慈者似怯而不勇廼所以爲勇俭者似狭
而不广廼所以能广器有形之物长爲之
上也不敢先者居人後而不爲长然自後
者人先之廼所以首出庶物之上而爲器
之长也舍而不用慈俭退後之寳而刚强
以爲勇侈肆以爲广鋭进以求爲先则将
不能保其生皆死之徒也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
之
慈者生之道仁之德爲三寳之首此下专
言慈之一寳而二寳在其中矣慈者人人
亲之如父母岂有子而敌其父母攻其父
母者哉故以慈而战守则人不忍敌攻是
能胜能固也纵有来敌来攻之寇人助其
父母者多亦必能胜能固或人力不逮天
亦将救助之不令其败且溃天所以救助
之者以其能慈而卫护之也曹操苻坚吞
噬无厌不慈之甚吴晋虽非能如圣人之
慈其御寇也不得已而应之比之曹苻则
此善於彼亦近於慈者赤壁风火势顺而
北船毁青冈风鹤声闻而氐衆奔吴晋虽
弱挫曹苻百万之兵是亦天救之也
善爲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
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申言慈之寳四句四善字三句言用兵一
句言用人也古者车战爲士甲士三人在
车上左执弓右持矛中御车掌旗鼓皆欲
其强武战卒七十二人在车下将战必激
发其衆欲其奋怒然後能与敌争雄而取
胜慈者之用兵则不以此爲善也士不欲
其强武战不欲其奋怒胜敌不待与之对
阵较力兵刃不施彼将自屈吾之智能虽
在人上歉然若不智己虽有能退然若不
能自处於其下用他人之智爲智用他人
之能爲能不武不怒不与爲敌而自胜者
以不争爲德如天之不争而胜也爲之下
者不恃智能而用人之力成已之事如天
之无爲而成故曰配天惟上古圣神之至
极者能如此故曰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进寸而
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无敌
又申言慈之寳不敢字言用兵用兵有言
者用兵者尝有是言爲主肇兵端以伐人
也爲客不得已而应敌也进寸难进也退
尺易退也仍就也不爲首兵但爲应兵虽
爲应兵亦不欲战不敢近进宁於远退进
战者整其行阵而行攘臂以执兵而前进
以仍敌不行则虽有行如无行不攘则虽
有臂如无臂不执则虽有兵如无兵不仍
之则虽有敌在前如无敌也○无行音\/杭
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寳故抗兵相加
哀者胜矣
行三军临事而惧不敢轻敌也轻敌则轻
战以至杀人而丧吾慈寳矣祸莫大焉虽
未进战然一有轻敌之心则已有杀人丧
寳之渐故曰几丧吾寳抗举也哀者慈心
之见苏氏曰两敌举兵相加而吾出於不
得已则有哀闵杀伤之心哀心见而天人
助之胜矣盖慈者之胜不慈非战而败之
不战而屈之即胜也
右第五十七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教人柔弱谦下而已其言甚易知其
事甚易行也世降俗末天下之人莫能知
其言之可贵莫能行柔弱谦下之事者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
宗贵於族而统一族君贵於国而主一国
柔弱谦下可以爲衆言之统如族之有宗
可以爲诸事之主如国之有君老子叹时
人愚而无知是以不知我言之可贵也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既已叹之又若幸之非幸之也深叹之尔
谓知我言之可贵者少此我之言所以爲
贵若使人人能知我之言则我与衆同不
足贵矣褐毛布贱者所服人不知圣人但
见其外之所被如褐而不之贵不知其中
之所怀如玉而可贵也
右第五十八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