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上 长六,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上长六

宋鹤林彭耜纂集

太祖征太原驻跸鎭阳闻道士苏澄隐五代

之际屡聘不至召见於行宫澄隐时年八

十太祖问以养生对曰臣之养生不过精

思链炁尔帝王则异於是老子曰我无爲

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无爲无欲凝

神太和昔黄帝唐尧享国永年得此道也

太祖说其言见东都事略隐\/逸传及高道传

鸿蒙子张无梦字灵隐好清虚穷老易入华

山与刘海蟾种放结方外友事陈希夷先

生无梦多得微旨乆之入天台山眞宗召

对问以长乆之策无梦曰臣野人也旦於

山中尝诵老子周易而已不知其他也除

着作佐郞固辞还山赐金帛处士号并不

受见高\/道传

碧虚子陈景元师事张鸿蒙尝着道德经藏

室纂微篇盖采摭古诸家注疏之精微而

参以其师传授之秘集而成书熙宁中因

召见进呈御笔奬谕又有所注南华经章

句音义凡二十余卷今并入藏见碧虚子\/传并纂微

篇序道\/藏目録

广川董逌藏书志云唐玄宗旣注老子始改

定章句爲道德经凡言道者类之上卷言

德者类之下卷刻石涡口老子庙中又云

唐道士张道相集注道德经七卷凡三十

家其名存者河上公节解严遵王弼何晏

郭象锺会孙登羊祜鸠摩罗什卢景裕刘

仁会顾懽陶弘景松灵裴处思杜弼张凭

张嗣臧玄静孟安期孟智周窦略宋文明

褚柔刘进喜蔡子晃成玄英车惠弼今考

之新旧唐书艺文志则又有毋丘望之湘

逸其\/姓程韶王尚蜀才袁眞释惠严惠琳义

盈梁旷树锺山傅奕杨上善李允愿陈嗣

古任眞子冯郭玄景先生杨上器韩杜梁

武帝梁简文帝贾大隐辟闾仁諝刘仲融

王肃戴诜玄宗卢藏用邢南和冯朝隐白

履忠李播尹知章陆德明陈庭玉陆希声

吴善经孙思邈李含光四十家而道相所

集郭象刘仁会松灵裴处思杜弼张嗣臧

玄静窦略宋文明褚柔刘进喜蔡子晃车

惠弼此十四家不着於志按志称道相集

注四卷而董所收乃有七卷恐後人之所

增也我朝崇宁中再校定道藏经典此书

藏中已不复见其余诸家仅存玄宗河上

公严遵陆希声四注及傅奕所传古本道

德经耳外李约李荣贾清夷各有注说王

顾等奉玄宗命撰所注经疏杜光庭又从

而爲广圣义亦皆唐人并见藏室始知志

所着録犹有未尽惜乎名存而书亡者十

盖八九也

唐相陆希声着道德经传四卷其序略云夫

老氏之术道以爲体名以爲用无爲无不

爲而格于皇极者也杨朱宗老氏之体失

於不及以至於贵身贱物庄周述老氏之

用失於太过故欲絶圣弃智申韩失老氏

之名而弊於苛缴刻急王何失老氏之道

而流於虚无放诞此六子者皆老氏之罪

人也乃爲述传以畅宗旨又云昔伏羲氏

画八卦象万物穷性命之理顺道德之和

老氏先天地本阴阳推性命之极原道德

之奥此与伏羲同其原也文王观太易九

六之动贵刚尚变而要之以中老氏察太

易七八之正致柔守静而统之以大此与

文王通其宗也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导斯民以仁义之教老氏拟议伏羲弥纶

黄帝冒天下以道德之化此与孔子合其

权也此三君子者圣人之极也老氏皆变

而通之反而合之研至变之机探至精之

归斯可谓至神者矣

唐兵部郞李约勉之子也注道德经四卷其

说谓世传此书爲神仙虚无言不知六经

乃黄老之枝叶尔

唐太宗谓傅奕曰佛道玄妙卿独不悟其理

何也奕曰佛是胡中桀黠初正西域渐流

中国皆是模写老庄玄言文饰之耳於百

姓无补於国家有害太宗颇然之临终诫

其子曰老庄玄一之篇周孔六经之说是

爲名教汝宜习之妖胡乱华举时皆惑汝

等勿学也见旧唐书本传

唐宪宗顾宰臣曰神仙之事信乎李藩对曰

神仙之说出於道家道家所宗老子五千

文爲本老子指归与经无异後代好怪之

流假托老子神仙之说故秦始皇汉武帝

二主受惑卒无所得上深然之见旧唐书\/宪宗纪

仲长子光字不曜开皇末结庵河渚间守令

谒者辞以瘖人有请道者则书老易二字

示之文中子比之虞仲夷逸云见王绩仲\/长先生传

及文中\/子注

东皋子王绩字无功兄通隋末大儒也有田

在河渚间仲长子光结庐北渚绩爱其眞

徙与相近常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

书罕读也见新唐书\/隐逸传

卢鸿一字颢然隐於嵩山开元六年徵至东

都谒见不拜宰相遣通事舍人问其故奏

曰臣闻老君言礼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

山臣鸿一敢以忠信奉见见旧唐书\/隐逸传

贞一先生司马承祯字子微庐天台不出睿

宗命其兄承褘就起之既至引入中掖廷

问其术对曰爲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於

无爲夫心目所知见每损之尚不能已况

攻异端而增智虑哉帝曰治身则尔治国

若何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於淡合气於

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叹

曰广成之言也开元中再召至都玄宗诏

於王屋山置坛室以居善篆隶帝命以三

体写老子刊正文句见新唐书隐逸传旧\/书本传云玄宗令以

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着五\/千三百八十言爲眞本以奏上之

宗元先生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入嵩山爲道

士乆之游天台玄宗遣使徵之既至问以

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

词蔓说徒费纸劄耳见旧唐书隐逸传新\/书本传云帝尝问道

对曰深於道者无如老子五千文其余徒\/丧纸劄耳复问神仙治炼法对曰此野人

事积岁月求之非人主宜留\/意与旧书少异故并録之

班固载老子邻氏有传傅氏徐氏刘向皆有

说傅氏三十七篇邻氏四篇徐氏六篇刘

向四篇惜乎其书之亡乆矣今世所传老

子道德经或总爲上下二篇或分八十一

章或七十二章河上公分八十一章以上\/经法天天数奇故有三十

七章下经法地地数偶故有四十四章严\/遵乃以阴道八阳道九以八行九故七十

二章上四十章下三十\/二章全与河上公不合本既各异说亦不

同盖莫得而考也

汉桓谭曰昔老聃着虚无之言两篇後世好

之者以爲过於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

马迁皆有是言见杨雄传

阮藉着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爲化侯王

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

之元老子谓之道见太平御览

王弼注道德经以夫佳兵民之饥二章疑非

老子所作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

意多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遂不复注因

作道德论一说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

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

论天人际矣因以所注爲道德二论文章

叙録曰自儒者论以老子非圣人絶礼弃

学平叔说与圣人同着论行於世见世说\/并注

阮瞻咸之子也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

名教老庄明自然其?同异瞻曰将无同

戎咨嗟良乆即命辟之时谓之三语掾见\/晋

书本传世\/说作阮修

陆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补太学博士高祖释

奠已召博士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乗讲

般若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

人各因宗指随端立义衆皆爲之屈帝大

喜曰三人者诚辩然德明一举辄蔽可谓

贤矣见新旧唐\/书儒学传

开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

贤直学士侯行果荐会稽康子元及平阳

敬会眞於说说籍以闻并得侍读俄并兼

集贤侍讲学士始行果会眞及长乐冯朝

隐同进讲朝隐能推索老庄秘义会眞亦

善老子每啓篇先熏盥乃读见新唐书\/儒学传

张荐明少以儒学游河朔後去爲道士通老

子庄周之说晋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

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爲言得其极

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下高祖大其

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爲师赐号通

玄先生後不知所终见五代史\/一行传

太宗闻汴水辇运卒有私质市者谓侍臣曰

幸门如鼠穴何可塞之但去其尤者可矣

篙工楫师苟有贩鬻但无妨公不必究问

冀官物之入无至损折可矣吕蒙正曰水

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小人情僞在

君子岂不知之若以大度兼容则万事兼

济曹参不扰狱市者以其兼受善恶穷之

则奸慝无所容谨勿扰也圣言所发正合

黄老之道见国朝\/事实

了斋陈忠肃公瓘尝着书二十余篇曰昭语

其序略云玉清昭应宫使王曾请校三馆

道经上因言其书不如老氏五千言清静

而简约张知白曰陛下留意于此乃治国

无爲之术臣伏读神考圣训曰汉之文景

唐之太宗孔子所谓吾无间然者臣因考

三君之行事知汉文之术得於老子而仁

祖之政多似汉文今摭其说十数篇録于

汉文即位之始先报平勃後封宋昌以有功

於杜稷爲先以有德於我身爲後此所谓

後其身也故天下莫得先焉老子曰後其\/身而身先

汉文每朝郞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

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

善言之可用者称善不可用者亦称善此

所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故德

善也

汉文初登虎圈啬夫口对无穷拜爲上林令

释之曰周勃张相如陛下称爲长者此两

人言事曾不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

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

察相高其弊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

迟至於败乱今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

恐天下随风而靡争爲口辩而无其实夫

下之化上疾於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帝

曰善乃不拜啬夫盖知辩者不善而多言

之数穷也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又\/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又曰多

言数穷不\/如守中

汉文诏曰朝有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

谏也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衆臣不

敢尽清而上无由闻过也其除之故贾谊

上书至於引庙谥爲言而文帝嘉纳可谓

无忌讳矣民之所以富庶而不贫其以此

乎老子曰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孝文爲尉它亲冢在眞定者置守邑岁时奉

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赐以宠之尉它於是

下令国中奉诏改号不敢爲帝此即强之

弱之与之夺之在我而已矣吴王诈病不

朝赐以几杖张武等受赂更加赏赐以愧

其心盖亦取诸此也老子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

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袁盎却愼夫人坐文帝改怒爲喜厚赏袁盎

可谓自胜而不自是矣德之所以彰而国

之所以强也老子曰不自是故\/彰又曰自胜者张

文帝纳贾谊讥切之言养臣下以节不辱大

臣於是堂陛愈高而基本愈固易曰以贵

下贱大得民也何以异乎此哉老子曰贵\/以贱爲本

高以下\/爲基臣尝谓自三代以降善治天下者

无如孝文然其术出於老子故仁祖於老

氏也取其简约而神考之於汉文也谓无

间然盖老异於孔而其本则同汉劣於周

而善亦可取此二圣之所以垂训也仁祖

皇佑四年谓辅臣曰朕临御以来命参知

政事多矣其间忠纯可纪者蔡齐鲁宗道

薛奎而已宰相王曾张知白皆履行忠谨

虽时有小失而终无大过李迪亦朴忠自

守第言多轻发耳庞籍对曰才难自古然

也上复曰朕记其大不记其小臣三复圣

训因考王曾知白之所以见重於仁祖者

盖能以清静之术助无爲之化所谓大而

可纪者其在兹乎

审刑院断絶公案仁宗喜曰天下至广而断

刑若此有以知刑讼之简有司无稽迟也

乃下诏奬法官而付其事于史官臣窃见

元丰中开封府狱空神考大喜擢知府王

安礼爲右丞下至胥吏悉获赉赏自是内

外有司皆以狱空爲悦盖仁祖以讼简赏

法官而神考以狱空擢府尹所以示仁民

之意一也老子曰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

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执而

杀之孰敢祖宗不以刑威惧民盖有得於

老氏讲诗至匪风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鬻

上曰老子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其义类此

侍读丁度对曰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非圣学之深何以见古人求治之意臣曰

古之圣君当大有爲之时或创业或革弊

不免有所烦也仁祖以清静无爲之道持

盈守成四十二年终始如一盖得烹鲜之

说而躬行之耳臣故曰汉文之术出於老

子而仁祖之治多似汉文神考谓汉文吾

无间然则绍述之意可知也

韩绦言林献可遣其子以书抵臣多斥中外

大臣过失臣不敢不以闻上曰朕不欲留

中恐闻阴讦之路可持归焚之臣曰老子

云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

闷又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

民缺缺韩绦以献可之言闻于上一白一

黑何其昭昭也仁祖恐开阴讦之路拒而

不受圣人之虑深矣远矣昏昏然不可见

闷闷然不可识此圣人之所以爲圣人而

其民之所以淳淳也

通判并州司马光上疏请於宗室中择人摄

居储贰臣曰唐中叶以来人主恶闻立嗣

以爲不祥之语故天下之士於国家安危

之本不敢正言司马光以疏远之臣言此

而不隐仁祖春秋高矣受此言而不讳老

子曰受国不祥是爲天下王仁祖有之又

曰信言不美司马光有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阴符吞墟录

亮眼的咸鱼

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

呆萌的果果霸

别笑!本尊的灵宠是吃货

逆道诛天

替弟顶罪十年,归来抽我武神血?

百里长川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风在吹的地

天榜

乘风御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