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八 巳三,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鹤林彭耜纂集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御注曰孟子所谓反乎尔者

颍滨苏辙曰圣人用兵皆出不得已非不

得已而欲以强胜天下虽或能胜其祸必

还报之楚灵齐惛秦始皇汉武帝或以杀

其身或以祸其子孙人之所毒鬼之所疾

未有得免者也

临川王安石曰明则人报之幽则天报之

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

其兄人报之也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

之後必有凶年者天报之也

刘概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故

孔子对卫灵公之问则曰俎豆之事则尝

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叶梦得曰古之善用兵者毒天下而民从

之亡国而不失人心盖知祸之端不在我

非以是爲强也

黄茂材曰使其胜之事且好还况有不胜

者乎

程大昌曰课其酬复其毙人乃以自毙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御注曰下夺民力故荆棘生焉上违天时

故有凶年

颖滨苏辙曰兵之所在民事废故田不修

用兵之後杀气胜故年谷伤凡兵皆然而

况以兵强天下者耶

黄茂材曰师之所处田事废故荆棘生大

军之後和气伤故有凶年兵之爲人害如

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焉

御注曰以强胜人是谓凶德

碧虚子陈景元曰兵之害物也人神共恶

之然而明王圣主未尝去者其所自来上

矣庚桑子曰有以咽药而死者欲禁天下

之医非也有以乘舟而死者欲禁天下之

船非也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禁天下之

兵非也夫兵之不可废譬水火焉善用之

则爲福不善用之则爲祸是故怒笞不可

偃於家刑罚不可偃於国征伐不可偃於

天下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也故以

道辅人主者当守雌静不敢以兵强天下

若爲敌所侵不得已而应之故曰善用也

果犹勇也言善用师者勇於济难而已矣

颍滨苏辙曰果决也德所不能绥政所不

能服不得已而後以兵决之耳

临川王安石曰用兵者不过胜而已故曰

善者果而已果者胜之辞也

程大昌曰果似强而非强强以力果以理

揆之以理而不可已乃断然奋行无能沮

遏之者是之谓果若理未可动虽兵力百

倍亦不轻举此果者所以不肯爲强也老

氏之论兵也慈哀恬澹如不欲有兵然则

敌之至殆将不忍与鬬而以何立国故此

章论果凡其开许用兵者惟此一路也其

曰不敢以取强焉言善其事者一果之外

势可以强亦不敢爲也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颍滨苏辙曰勿矜勿伐勿骄不得已四者

所以爲勿强也

程大昌曰矜者自扬其能也伐者自夸其

功也骄者谓敌爲不足畏也此三者皆出

於尝战而胜乃始有之故从而戒之曰果

可爲也矜伐骄皆不可爲也兵家之语曰

难与虑敌而有识者则又曰有道之主能

持胜皆虑其狃胜而鋭於自恃则向焉迫

不得已之果遂将转而入於怙力之强也

故老氏逆以爲戒

物壮则老是谓非道非道早已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草木之生也柔脆其

壮极则枯落人之幼也柔弱其壮极则衰

老以喻用兵壮武则雄力暴兴暴兴则败

矣既败则不得谓之有道夫非道之事不

可法则而行是知不如早止也故义兵王

应兵胜忿兵死骄兵灭善用兵者决定果

敢不矜不忿不贪不骄迫不得已而後应

之义在除敌救人亦非恃力好战也治身

解曰人之枯槁因不行道不行道者早死

而已矣

颍滨苏辙曰壮之必老物无不然者唯有

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冲未尝壮故未尝

老未尝死以兵强天下壮亦甚矣而能无

老乎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道贵於生兵战

杀伤是谓不道既知战非保生之道早已

谓宜早止

黄茂材曰兵强者必败物壮者必老皆爲

非道不能长存

程大昌曰使哀诏而弃轮台在未筑朔方

之前则文景之富庶不虚耗矣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

御注曰吉事有祥兵凶器也故曰不祥兵

戢而时动有道者耀德不观兵故不处

颍滨苏辙曰以之济难而不以爲常是谓

不处

达眞子曰佳兵者兵之善者也佳兵者不

祥之器言其惊异於常矣以佳兵惊异於

常虽飞潜窜伏之物犹且恶而避之而况

有道者乎故曰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言不处心於此也

是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

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

故不美也若美必乐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

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御注曰左爲阳而主生右爲阴而司杀阳

爲德阴爲刑君子贵德而畏刑故曰恬淡

爲上无心於胜物则兵非所乐也故不羙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安其危而利其菑乐

其所以亡者怨之所归祸之所集也

临川王安石曰夫战非得已也非得已则

虽胜犹不足以爲善胜而爲善者乐致人

於死矣此所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是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左阳也阳好生

右阴也阴主杀老子再言不祥之器是戒

用兵

黄茂材曰有道之世民各安其居乐其业

物无有害之者何尝识兵革当是时也有

人言兵岂不恶之指爲不祥之器至於不

得已而用之志在恬淡非乐於杀人此其

与吾养生之说有以异乎无以异乎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处左上将

军处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杀人衆多

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御注曰易以师爲毒天下虽战而胜必有

被其毒者故居上势与战胜者以丧礼处

碧虚子陈景元曰左爲阳主生故居常则

尚左吉也右爲阴主死故丧礼则尚右凶

也礼记檀弓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

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

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夫

上将军专杀则处右偏将军不专杀故处

左言用兵之道同於丧礼尚右今上将军

居右者是以丧礼处置之尔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兵行即杀非丧

者何

叶梦得曰易以聪眀睿智而不杀者谓之

神武季康子问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孔子

告之曰子爲政焉用杀夫虽无道而亦不

可杀战胜而处以丧礼宜也

黄茂材曰夫兵之不可去者以盗贼敌国

之爲人害非兵不除而不善用者杀人之

祸乃甚於盗贼敌国故此凡三致意焉皆

戒於用兵而不及於盗贼敌国然则有道

之士虚无恬淡无所慕悦又何虑於外物

声色之欲有以害吾也哉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

万物将自賔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

而自均

御注曰道者天地之始岂得而名朴以喻

道之全体形名而降大则制小道之全体

不离于性小而辨物庄周所谓其有眞君

存焉道足以爲物之主则物自賔服万物

而不以威刑几是已纯素之道守而勿失

匪特物将自賔上际于天下蟠于地上下

与天地同流则交通成和而万物咸被其

泽甘露者天地之和气传曰帝王之德上

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甘露降

涑水司马光曰侯王守道则物服气和民

颍滨苏辙曰朴性也道常无名则性亦不

可名矣故其爲物舒之无所不在而敛之

不盈毫末此所以虽小而不可臣也故匹

夫之贱守之则尘垢粃糠可以陶铸尧舜

而侯王之尊不能守则万物不賔矣冲气

升降相合爲一而降甘露脗然被於万物

无不均遍圣人体至道以应诸有亦如露

之无不及者此所以能賔万物也

临川王安石曰道常无名矣名者强名之

也朴者道之本而未散者也小者至微而

不可见者也朴未散则虽小足以爲物之

君朴散则爲器器则虽圣人足以爲官长

而已故曰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陆佃曰朴者藏於无名之域而与神明居

与造化游所以爲天下贵者也岂复有加

之者哉故曰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者

万物之主而万物之所视而效者也苟爲

寄於万物之上而守之以无名之朴则万

物将自賔而人与天地之和应也天地相

合以降甘露所谓天地之和而人莫之令

而自均所谓人和也夫惟以道致平而人

与天地之和应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朴非器位名数

无上下之定分先於品物故不能臣之若

能抱朴守眞无爲拱默万物自服天地交

泰甘露乃降和之至也甘露效祥人莫能

使之而然上下交感阴阳之气自和矣

清源子刘骥曰道之眞常天地之始造化

之先不可得而名故谓之朴朴以喻道之

大全所谓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也虽覆

载天地弥满六虚然反求诸己不离乎方

寸之中可谓眇乎小哉故言朴虽小视之

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窈兮冥兮难测

难识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干故天下莫

能臣乃万物之所系一化之所待也故侯

王若能守万物将自賔守而勿失与道爲

一上际於天下蟠於地两者交通成和而

物生焉故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甘露者天

地之和气也人莫之令而自均出於自然

黄茂材曰朴亦道也道无名谓之朴皆强

名也域中四大而道爲先孰能臣之古之

侯王无有不知道者天地合而降甘露和

气所致也人身中阴阳之交感水火之相

济盖亦有不约而同者均同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阴符吞墟录

亮眼的咸鱼

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

呆萌的果果霸

别笑!本尊的灵宠是吃货

逆道诛天

替弟顶罪十年,归来抽我武神血?

百里长川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风在吹的地

天榜

乘风御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