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十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十,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古襄寇才质集
勇於敢则杀章第七十三此章通玄\/经言七国
用兵杀无罪之民养不义之主害莫\/大也肆一人之意忘海内之患此天
伦所取也民之所雠天之所诛故勇\/於敢则杀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网
恢恢而\/不失也
勇於敢则杀
通玄经道德篇曰末世战国有利害之心
本有杀意故勇於敢则杀
勇於不敢则活
冲虚经曰夫行道者使人虽勇刺之不入
虽巧击之不中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而
犹辱也未若古圣人使人虽勇不敢刺虽
巧不敢击夫不敢者非无其杀意也未若
圣人本无其杀意也夫无其杀意也未有
爱利之心也遂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懽
然皆欲爱利之不敢杀也若然无杀意者
无地而爲君无官以爲长是天下莫不愿
安利之故勇於不敢则活
知此两者或利或害
通玄经曰好勇危亡之道武勇以强梁死
天之所恶谁知其故
冲虚经曰老聃语关尹曰天之所恶谁知
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
通玄经曰天下莫易於爲善所谓爲善者
则静而无爲故爲善易也天下莫难於爲
不善所谓不善者篡弑矫诈非人之性故
爲不善难也
天之道
通玄经曰天之道损盈而益寡鬼神之道
骄溢不与
不争而善胜
通玄经曰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
必有明召种黍者不获谷树恶者无报德
不言而善应
通玄经曰爲不善於显明之中者人得而
诛之爲不善於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诛之
不召而自来
通玄经曰夫天道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
物归之而莫之使极自然至精之感不召
而来不去而往
繟然而善谋
通玄经曰天道坦坦去身不远苟向善虽
过无怨苟不向善虽忠来恶
天网恢恢
洞灵经曰禁网?阔则易避而难犯天网
恢恢?而不失
?而不失
通玄经曰战国勇敌者杀戮无罪民之所
雠天之所诛也
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此章南华\/经言五霸
骤而语刑名赏罚安能治人此有知\/治之刑具非知治之要道可用刑具
於天下不足以用安道於天下矣末\/世之法高爲量而罪不及也重爲任
而罚不胜也危爲难而诛不敢也民\/困於三贵饰智而诈上犯邪而行危
虽峻法严刑不能禁其奸兽穷则触\/禽穷则啄人穷则诈此之谓也故五
霸法烦刑峻则民生诈上多事下多\/怨求多则得寡禁多则胜少故以汤
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无爲治之本者\/去火而已清静自正故五霸虐刑自
执罪人而杀之也代有司\/杀人希有不伤其手矣
民常不畏死
通玄经曰五霸严刑峻法不足以爲威杀
戮不足以禁奸
奈何以死惧之
通玄经曰法刻刑诛者非帝王之业也箠
楚繁用者非致远之节也
若使人常畏死
通玄经曰五霸法烦刑峻则民生诈上多
求则下交争求多则得寡禁多则胜少
而爲奇者
通玄经下德篇曰末世之民饰智诈上犯
邪行危虽峻法严刑不能禁其奸兽穷则
触禽穷则啄人穷则诈此之谓也
吾得执而杀之
通玄经曰古善爲政者积其德积德而民
可化今爲刑暴者则生乱乱俗亡国之风
也
孰敢
通玄经曰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法宽刑缓
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此圣人之
恩也
常有司杀者杀
通玄经曰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
得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不得专
行也法度道术所以禁君使不得横断也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
通玄经上仁篇曰鲸鱼失水则制於蝼蚁
人君舍其所守而与臣争事则制於有司
臣下藏智而不用反以事专其上人君者
不任能而好自爲则智日困而自负责数
穷於下则不能申理智不足以爲治威不
足以行刑则无以与天下交矣夫代司杀
者杀是谓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矣
通玄经曰人君喜怒形於心嗜欲见於外
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
赏不当功诛不应罪则上下乖心君臣相
怨百官烦乱而智不能解非誉萌生而明
不能照非己之失而反自责则人主愈劳
人臣愈佚是以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
手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此章南华经言\/周学好智而无
道则天下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智多则禽乱於上矣
鈎饵网罟罾笱之智多则鱼乱於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智多则兽乱於
泽矣智诈渐毒颉滑坚白鲜垢同异\/之变多则俗乱於辩矣自古及今桀
纣天下每每大乱罪在於好智今\/周学民巧难治也而作是章焉
民之饥
通玄经曰民有饥色非命夭亡饿殍而卒
以其上食税之多
通玄经曰且民之爲生也一人跖来而耕
不益十亩中田之收不过四石妻子老弱
仰之以食或时有水旱灾害之患以奉上
求即人主愍之矣
是以饥
通玄经曰末世贪夫暴君涸鱼其下以适
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地德矣是
以民饥
民之难治
南华经曰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以其上之有爲
通玄经曰後世有爲也则爲天下用而不
足治上多欲则下多诛上多事则下多态
以学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犹扬火而使无
焚也难矣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治
之本者去火而已
是以难治
通玄经曰上有爲也下亦有爲也书学开
民僞端而纵之放僻邪淫而弃之以法随
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奸也是以
难治
人之轻死
通玄经曰民有轻死非命而亡乐得不已
好求不止刑共杀之
以其求生之厚
通玄经曰末世暗主求下不量其积取民
不裁其力男女不得耕织之业有旦无暮
君臣相疾以奉上求力勤财匮是以轻死
是以轻死
通玄经曰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财而无
让民贫苦而纷争生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爲者
南华经曰古者上则重生重生则轻利後
世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於谁责而可乎
责上好货不贵生也
是贤於贵生
通玄经九守篇曰夫唯无以生爲者即所
以得长生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此章通玄经言\/战国用兵殚天
下之财赡一人之欲祸莫深矣肆一\/人之欲长海内之患此天伦所不取
也民之所雠天之所诛故兵强则\/灭坚强者死之徒也岂不灭矣
民之生也柔弱
南华经曰人之生和气聚爲生
其死也坚强
南华经曰人之死气之散也气散则死
万物草木生也柔脆
通玄经曰物之生也草木英华
其死也枯槁
通玄经曰物之死也草木枯朽
故坚强者死之徒
通玄经道原篇曰坚强者死之徒也
柔弱者生之徒
通玄经曰柔弱者生之徒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
通玄经曰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
以弱守之积柔成刚积弱成强观其所积
以知存亡故兵强则灭
木强则共
通玄经曰木强则折革强则裂
强大处下
通玄经上德篇曰老子仰视屋树退而目
川树强木则居低屋大材则居下
柔弱处上
通玄经老子曰树小条则居高屋弱材则
处上譬若积薪小者爲上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此章通玄经言\/古者明君取下
有节自养有度必计岁而收量民积\/聚知育余不足之数然後取奉如此
即得承所受於天地而离於饥寒之\/患其憯怛於民也民有饥者食不重
味民有寒者冬不被裘与民同苦乐\/即天下无哀民後世孰能以有余奉
天下唯古有道之君者能\/养鳏寡孤独法天济民也
天之道
通玄经曰天之道损盈而益寡
其犹张弓乎
通玄经曰弧弓爲射非弦而不能发天之
爲射无弓必中
高者抑之
通玄经守弱篇曰天之道而抑高也
下者举之
通玄经曰天之道而举下也
有余者损之
通玄经曰天之道损有余也
不足者与之
通玄经曰天之道补不足也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通玄经曰天之道损有余奉不足地之道
损高而益下
人之道则不然
通玄经曰人君之道则不然不同天道损
益也
损不足
通玄经曰且民之爲耕也妻子老弱仰之
以食水旱灾害税歛难输
以奉有余
通玄经曰人主取民以奉上求之有余矣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
通玄经曰末世贪主暴君涸鱼其下以适
无极之欲则百姓饥寒孰能奉不足矣
唯有道者
南华经曰古者圣人老弱孤寡爲意皆有
所养
是以圣人
南华经曰古之人其备乎育万物泽及百
姓
爲而不恃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万物恃之以爲莫知
其德
功成不居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万物功成不居莫知
其德
其不欲见贤
通玄经曰圣人虚心无有也见不足也见
不足故能成其贤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此章通玄经\/言海不让潦
水以成其大山林不让其枉桡以成\/其荣圣人不辞其负薪之言以广其
名使言之而是虽商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若言之而非虽在人君卿相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