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辽阳市《辽阳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辽阳市《辽阳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辽宁辽阳县:千年古韵与山水风华交织之地
辽宁辽阳县,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总面积达2485.41平方千米 ,是一座融合了悠久历史与壮丽自然景观的县城。这片土地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多彩的民俗风情,还具备独特的地理风貌和诱人的特色美食,宛如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解读。
历史沿革:岁月雕琢的古城印记
辽阳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当时它属于燕国的辽东郡,自此开启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漫长历程。历经秦、汉,一直到东晋十六国的后燕,此地都属于辽东郡(国)的襄平县(今辽阳市),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文明开始生根发芽。北燕之后,经南北朝直至隋,这里被高句丽割据,政权更迭,文化也在交融碰撞中不断发展。
唐高宗收复辽东后,在今辽阳市设置辽城州都督府,这片土地再次回归中原王朝的统治。五代之际,契丹族在此活动频繁,耶律阿保机建立辽代政权后,辽太宗天显十三年(实际为会同元年即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辽阳县的名字开始在历史中崭露头角。辽代辽阳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唐人诗文中常将辽东称为辽阳,故取其名。此后,辽阳县历经金、元、明、清等朝代,名称和归属虽不断变化,但始终在东北地区的历史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金称东京路辽阳府,元为辽阳路,明为辽东都司,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辽阳府,辽阳县;康熙三年(1664年),辽阳县升为辽阳州 。
民国三年(1914年),改辽阳州为辽阳县。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这里仍属辽阳县,百姓在侵略者的压迫下顽强生活。1945年“九·三”胜利后,辽阳县得以光复,依旧设置为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行市县分治,辽阳县属辽东省管辖;1954年市县并入辽宁省,辽阳市为省辖市;1956年属辽阳专区;1959年辽阳县并入辽阳市,划归鞍山市领导;1961年又恢复辽阳县,实行市县分治,同属鞍山市管辖;1966年辽阳县改属辽南专区领导;1968年市县合并,属鞍山市;1980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再次恢复辽阳县,成为如今辽阳市辖县 。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其中,“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就出生于此。王尔烈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刻苦,他在乾隆年间考中进士,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闻名于世。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而且在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书法作品笔力刚劲,结构严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称赞“辽沈书家,能得王字之风韵者,舍先生莫属”。他的诗词作品也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许多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辽阳县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王尔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辽阳县人努力奋进,追求知识和进步。
乡镇风采:各有千秋的地域特色
辽阳县下辖12个镇、1个乡、2个民族乡,每个乡镇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 首山镇:作为辽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山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人口密集,商业繁荣,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镇内拥有现代化的商场、超市、酒店等设施,满足了居民和游客的各种生活需求。同时,首山镇也注重文化建设,有许多文化广场和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历史文化方面,首山镇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遗址,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 兴隆镇:兴隆镇以农业和工业共同发展为特色。在农业方面,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是辽阳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同时,兴隆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各类蔬菜、水果,养殖家禽家畜等,农产品丰富多样,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销往周边地区。在工业方面,兴隆镇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建材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众多工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 刘二堡镇:刘二堡镇是辽阳县的工业强镇,工业经济发达。这里的工业以化纤、纺织、印染等产业为主,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产品质量优良,远销国内外市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刘二堡镇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刘二堡镇的城镇建设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 小北河镇:小北河镇以农业和商贸为主要产业。农业上,这里盛产优质水稻,所产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小北河镇还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如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品。在商贸方面,小北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形成了多个专业市场,如农产品批发市场、日用品批发市场等,商品种类丰富,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众多商家和消费者前来交易,商业氛围十分浓厚。
- 黄泥洼镇:黄泥洼镇的农业发展颇具特色,除了种植传统的农作物外,还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业。这里的花卉苗木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畅销省内外。黄泥洼镇的花卉苗木种植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美化了环境,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此外,黄泥洼镇的农产品加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如大米加工、蔬菜加工等,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 唐马寨镇:唐马寨镇是一个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乡镇。唐马寨镇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区,所产水稻品质优良。渔业也是唐马寨镇的重要产业,镇内有多个鱼塘和水库,养殖着各种鱼类,渔业产量可观。在渔业发展过程中,唐马寨镇注重生态养殖,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保证了鱼类的品质和产量。此外,唐马寨镇还积极发展渔业加工和销售产业,形成了完整的渔业产业链。
- 穆家镇:穆家镇的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等特色农业。穆家镇的蔬菜种植以绿色、有机蔬菜为主,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确保蔬菜的品质和安全。在水果种植方面,穆家镇的苹果、葡萄等水果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欢迎。此外,穆家镇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柳壕镇:柳壕镇以农业和生态旅游为特色。这里的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如稻田养蟹、莲藕种植等。柳壕镇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镇内有一些自然景观,如河流、湖泊、湿地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此外,柳壕镇还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魅力。
- 河栏镇:河栏镇是一个山区小镇,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山峰、峡谷、瀑布等,是旅游爱好者的天堂。河栏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有一些古老的村落和建筑,保存着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经济发展方面,河栏镇以林业、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为主。林业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产业发达;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特色农业以种植中药材、山野菜等为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隆昌镇:隆昌镇以工业和特色农业为主要产业。工业方面,隆昌镇形成了以矿产加工、机械制造等为主的产业格局,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特色农业方面,隆昌镇注重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种植了许多特色农产品,如草莓、蓝莓等水果,以及各种蔬菜。这些农产品品质优良,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同时,隆昌镇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 八会镇:八会镇的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这里主要开采铁矿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矿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矿石加工、运输等。在农业方面,八会镇以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如养殖蜜蜂、种植食用菌等。此外,八会镇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 寒岭镇:寒岭镇的旅游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这里有许多自然景观,如水库、山林等,景色宜人,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寒岭镇的林业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产业发达。同时,寒岭镇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如森林探险、农家乐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在农业方面,寒岭镇以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为主,特色农产品有寒富苹果、草莓等。
- 下达河乡:下达河乡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农业上,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如养殖家禽家畜、种植中药材等。下达河乡的旅游资源丰富,有一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如溶洞、古寺庙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下达河乡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 甜水满族乡:作为民族乡,甜水满族乡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这里的满族传统建筑保存完好,满族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满族剪纸、满族刺绣、满族歌舞等,让人们感受到了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经济发展方面,甜水满族乡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业上,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如养殖梅花鹿、种植山野菜等。旅游业方面,甜水满族乡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满族文化资源,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如满族民俗村、自然风景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满族文化和自然风光。
- 吉洞峪满族乡:吉洞峪满族乡位于辽阳县东南部,东与河栏镇相邻,西与海城市以老光山、盘岭、大顶山为界,北与八会镇、隆昌镇接壤。因深山中有七个山洞,最初得名为七洞峪,清朝末年,山东移民迁至此地居住,为求吉祥,依据谐音将地名改为吉洞峪。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玉石、菱镁等20余种,尤以盛产首山石而远近闻名。目前吉洞峪满族乡下辖12个行政村,拥有人口1.91万人,其中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满族文化氛围浓厚,传统的满族民俗活动在这里代代相传。
文化脉络:多元交融的独特风情
辽阳县的文化是多元融合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宗教文化在辽阳县有着深厚的根基。佛教、道教等宗教在这里广泛传播,留下了众多的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其中,首山清风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的建筑布局严谨,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建筑气势恢宏,殿内的佛像庄严肃穆。寺内还有许多碑刻和楹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每年都有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位于河栏镇玉石村的圣水寺,因在古时有雪山洞,雪山老母在此得道显圣而远近闻名,虽在特殊时期被毁,但在2014年在各界的努力下重新修建完成。新建的圣水寺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了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地秧歌是辽阳县民间庆祝节日、表达喜悦的重要方式。每到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便会走上街头,跳起欢快的地秧歌。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手帕等道具,步伐矫健,动作夸张,节奏明快的鼓点和唢呐声中,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庙会也是辽阳县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集商贸、娱乐、宗教活动于一体。庙会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民间艺人的表演精彩纷呈,如杂技、魔术、戏曲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购物。此外,辽阳县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体现了辽阳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文学艺术领域,辽阳县人才辈出。“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不仅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颇高,他的故事还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这些故事以王尔烈的生平事迹为蓝本,通过口口相传和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正直品格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此外,辽阳县的民间文学也十分丰富,有许多传说、故事、歌谣等,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辽阳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民的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必游景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盛宴
- 燕州城遗址:燕州城遗址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辽阳县灯塔市西大窑镇城门口村东的石城山上。它建于公元5世纪,是高句丽时期的山城。山城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城墙用石块砌筑,蜿蜒曲折,气势恢宏。城内有宫殿遗址、了望台、蓄水池等建筑遗迹,见证了高句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登上燕州城,俯瞰四周,山川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领略到古代建筑的魅力。
- 首山:首山是千山山脉的余脉,海拔198米,位于辽阳县首山镇。它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首山植被茂盛,树木郁郁葱葱,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上百花盛开,五彩斑斓;夏天,绿树成荫,凉爽宜人;秋天,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宛如仙境。首山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清风寺、首山烽火台等。清风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筑风格独特,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碑刻。首山烽火台是古代的军事设施,用于传递军情,如今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登上首山,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