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鞍山市《台安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鞍山市《台安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中部、鞍山市西北部,东倚辽中区、南靠海城市、西邻盘山县、北接黑山县。县域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2个街道,分别是西佛镇、新开河镇、黄沙坨镇、高力房镇、桑林镇、富家镇、达牛镇、韭菜台镇、新台镇、桓洞镇以及八角台街道、台东街道。全县户籍人口35.3万,这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
乡镇简介
- 西佛镇:位于台安县东北部,地处辽河西畔,距县城东北10公里。沈盘公路、京沈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西佛古称西佛牛录,后金时为抵御明兵设“牛录”,“西佛”为当时首领姓名,后简称西佛。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15.14平方千米,以汉族为主,有回、满等5个少数民族。镇内有耕地9万亩,林地4.5万亩,森林覆盖率40%,形成了优质米、淡水鱼等8大生产基地,还有酱菜加工、饲料加工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品远销韩国、美国等。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福隆寺坐落于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新开河镇:位于台安县中部,交通便利,是台安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之一。镇内农业基础雄厚,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同时畜牧业也较为发达,生猪、家禽养殖规模较大。这里还有新开河飞机场,位于何岗子村,建于1969年,是农用飞机场,对台安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此外,房岗地遗址也在新开河镇,此处为辽金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聚落址,地表分布有青砖块、泥质灰陶器口沿等遗物。
- 黄沙坨镇:地处台安县南部,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台安县的农业大镇,花生种植是其特色产业,所产花生颗粒饱满,品质优良。这里还是鞍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台安支部的诞生地。中共台安支部旧址是一座始建于1910年的学校房舍,为石底筑基,青砖砌墙,具有典型的台安辽南地区民居风格。
- 高力房镇:位于台安县东南部,境内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同时水稻种植面积也较大,产出的大米口感软糯,深受市场欢迎。镇内乡村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人们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
- 桑林镇:位于台安县西北部,土地资源丰富,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桑林镇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氛围浓厚,当地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如柳编等,工艺精湛,产品美观实用。
- 富家镇:地处台安县西南部,环境优雅。富家情农业产业园位于新华村,这里集农畜产品养殖和休闲娱乐于一体,可提供田园生活体验、休闲露营等服务。园区主营藏香猪、有机大米等产品,还有天然水面可供野生鱼垂钓。
- 达牛镇:位于台安县北部,北靠沈盘路,东临沈阳市辽中区,地理位置优越。镇内工业有一定发展基础,同时农业生产也稳步推进,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
- 韭菜台镇:位于台安县最南端,境内河渠纵横,水资源丰富,是台安县重要的水稻产区和淡水鱼养殖基地。偏养子排水站位于韭菜台镇偏养子村东300米大堤上,1963年建成使用,是台安县最大的排水站,可排高力房和韭菜台两个乡镇的内涝。
- 新台镇:位于台安县西南部,明长城 - 大明潭敌台遗址位于南台村六组。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是台安县重要的果蔬生产基地之一。
- 桓洞镇:位于台安县北部,境内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主要发展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东前遗址位于桓洞镇东长岗子村东前屯南300米的农田中,地表分布大量青砖青瓦等,应为明清聚落址。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台安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西汉年间,这里曾有名为“险渎”的县级建制。西晋时,台安隶属于平州(今辽阳市),昌黎郡(今义县)管辖。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广宁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辽中建县后,台安隶属奉天省辽沈道。1949年5月归辽西省管辖,1975年12月划归鞍山市管辖至今。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台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存有众多历史遗迹,如贾台商周遗址、李窑汉代“险渎县”遗址、明长城遗址等,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同时,台安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咔戏、民国人物传说、柳编制作工艺等,都是台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历史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