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科幻不容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章 水洞,智械战争,写科幻不容易,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潜航处三科的段科长先简单给姜岳介绍了项目情况,便带着姜岳升直接来到了项目实验室。
乍一进实验室,姜岳升感觉有点像进了游泳馆。
在实验室的右侧,有两个较大的方形水池,面积差不多有二十多平米。水里面有几个看起来像潜航器一样的东西,好像正在测试中。
还有三个像鱼缸一样的透明水池在地面上,其中有一个透明水池里面有一条巨大的鱼,体长接近三米。
姜岳升定睛一看,那条鱼的身体竟然是半透明的,鱼肚子里还有一些设备。
看来这条“鱼”应该是一条仿真鱼。
段科长带着姜岳升走到盛着这条仿真鱼的透明水池旁,指着大鱼对姜岳升说:“姜工,请你来就是帮我们完善一下它的运动模块。”
“哦哦……”
姜岳升第一次见到这种鱼形的机器人,好奇心立刻上头了,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他完全没想到,在这茫茫戈壁里,还可以搞海军方面的研究。
“这是一种仿真鱼潜航器,有侦查和鱼雷两个系列。这个是侦查系列里较小的一个型号。”段科长给姜岳升介绍道。
姜岳升听到这儿,开始在心里琢磨,这是最小的型号,都有三米长,大一点的型号应该有多大?
段科长接着说:“小姜,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它的速度。因为欧洲那边有一个国家,把同级别的型号的航速搞到了七十海里,而我们的一直超不过五十五海里。海军方面对我们很不满意,给上面打了好几次报告,打算从欧洲那边花高价进口,然后让我们仿造。”
“哦哦……”姜岳升点头,表示听懂了。
“咱们堂堂华夏国的御林军,哪好意思仿造人家的?对吧?”段科长半开玩笑地说。
“对对!”姜岳升笑着附和道。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测试、改进,在动力上、外形上、外皮阻力上,都达到业界的最高水平,但是速度就是上不去。现在我们怀疑,问题可能出在运动模块上,也许是算法不行。”
“哦哦……”姜岳升一边听,一边不停点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来了很多人,希望群策群力、大家一起攻关,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段科长说完,又带着姜岳升来到旁边的一个房间,指着桌上的一台终端说:“你可以在这个终端上查阅相关资料,但是不能录像,也不能拍照,更不能把资料带出去。”
说完,段科长帮助姜岳升在这个终端上完成了人脸识别认证。
“我们这儿也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你可以自己安排,有什么事随时找我,我基本上天天就在这里。”
段科长又带着姜岳升来到另外一个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是水洞实验室。”
“水洞?”姜岳升以前只听说过风洞。
“听说过风洞吧?”段科长笑着问姜岳升。
“听说过。”姜岳升点头道。
“风洞是用来做飞行器气流实验的,水洞就是做船只水流实验的。”段科长解释道。
“哦……”
姜岳升扫视了一圈,周围有很多粗细不等的管子,看来都是做水流实验的。
“以前我们给这个潜航器做了很多水洞试验,都有试验报告,你在那台终端上都可以调阅。”
姜岳升一下子就被潜航处三科的这个实验室迷住了,他觉得这才是他真正喜欢的工作环境,有真家伙、有试验环境、有资料。
“真是太棒了!”姜岳升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姜岳升觉得,既然是运动形态的问题,那就应该先看看以前水洞试验的实验结果。
于是,他先到那台终端上去调阅以前的水洞试验报告。
让他震惊的是,这个实验室的人以往一共给那个潜航器做了一千二百多次水洞试验,最早的是三十多年前做的,那时他还没有出生呢。
看来这种仿真鱼潜航器早就在秘密研制了,只是外界不知道而已。
由于实验报告太多了,他只调出来近期的几个试验报告看了看。
看了半个小时后,他的一颗壮志凌云的心,很快就被浇灭了,变得心灰意冷起来。
他越看越郁闷。
他发现,他基本看不懂这些报告。
因为这些报告上面,都是流体力学的各种参数、公式和数据。
什么涡流、粘附系数、空泡什么的,他就像看天书一样,根本不知所云。
看不懂人家的资料,怎么帮人家呀?
孙科长为什么让我来帮忙呀?这不是给人家添乱吗?
我是不是应该早点跟孙科长坦白,说我不适合这个工作呀?
姜岳升无比沮丧地、静悄悄地离开了实验室,他生怕有人跟他打招呼,因为他感到很害臊。
回到家中,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干这个任务,因为似乎这里涉及的知识太多了,不知道他能不能在短时间补齐。
他打开电脑,开始在AI上搜索流体力学相关的基础知识,看了看之后,还是看不懂。
他发现要想看懂流体力学,还需要学习微积分和普通物理。
他又找了一些微积分的教材,感觉前面的章节似乎不难,但是看到了导数的时候,他觉得有点发懵。
迷茫和犹疑间,他拨通了妈妈的视频。
“妈,我觉得我快要不行了。”
“怎么了,儿子?”江玉笑着问道。
姜岳升便把最近工作调整的情况,跟妈妈唠叨了一遍。
他开始向妈妈抱怨这些日子学习微积分的痛苦。
“微积分实在太难了,我脑子都木了,妈妈。”
江玉一看儿子那生不如死的样子,反而笑了。
她想起了她小时候自学微积分时,也不是很容易。
最后帮助她过关的是一个视频教材。
她还记得那个教材的名字叫《直觉微积分》。
那教材上把微积分的原理完全用视觉展现出来,非常直观。教材的内容虽然不是很深入,但是非常适合入门。
于是,江玉于是把《直觉微积分》推荐给了儿子,想让姜岳升试一试。
姜岳升听了妈妈话,便从网上搞到了《直觉微积分》,试着看了几章,感觉一下子就开窍了。
于是他仅用了一周,就基本上明白了微积分的原理。虽然还很肤浅,但是起码能看明白流体力学书上的一些公式了。
又经过两周的煎熬,姜岳升终于能看懂那些水洞试验的资料了。
看得越多,他越觉得前辈们以前的工作实在是太伟大了。
前辈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记录了各种各样的试验结果,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那么这个潜航器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