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猫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 当归陈皮酥,上善若水,寻安,闲散猫咪,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晨五点的青城山还笼罩在薄雾中,药膳馆后院的石磨已经吱呀转动起来。我披着棉麻外衣,看程明将浸泡整夜的糙米倒入石磨,乳白的米浆顺着磨槽缓缓流入木桶。
\"爸,这石磨真该换了,\"程明抹了把汗,\"市里有家店卖电动石磨,效率高十倍。\"
\"慢工出细活。\"我捻起一撮米浆在指间搓揉,\"石磨低温研磨才能保留米油香气,电机高温会破坏营养结构。\"
这是回国后的第三个春天。日内瓦会议后,who专门设立了传统医药处,邀请我担任顾问。但我婉拒了常驻职位,选择每月视频指导,其余时间回到药膳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固然耀眼,可灶台间升腾的蒸汽才最让我心安。
前厅传来窸窣声响,郑淮安正往黑板上写今日菜单。七十岁的老先生踩着板凳,粉笔字依然遒劲有力:
「立春特供
当归陈皮酥(补气活血)
茯苓山药糕(健脾祛湿)
茉莉雪梨饮(润肺生津)」
\"老郑,写错字了!\"我指着\"酥\"字右边少了一横。
\"这叫书法艺术。\"他拍拍手上的粉笔灰,\"程教授,今天当归不够用了。最近游客多,都是冲着您这'国际科学家'的名头来的。\"
我苦笑。自从媒体报道我在日内瓦的演讲后,药膳馆生意暴涨三倍。有食客甚至带着化验单来,把药膳当处方药吃。
仓库里,我打开陶罐检查药材库存。当归只剩小半包,陈皮倒是充足。忽然想起去年在甘肃考察时,当地药农教的土法——将新鲜当归根与陈皮同贮,既能防腐又能增强药效。
\"明仔,取些新鲜橙皮来。\"我朝后院喊道,\"咱们试试陇南的合贮法。\"
程明很快摘来一筐脐橙皮。我们将其与当归分层铺在竹筛上,置于阴凉处风干。橙皮的挥发油渐渐渗入当归纤维,原本苦涩的药香竟透出几分清甜。
\"这味道...\"程明抽动鼻翼,\"像小时候喝的橘子汽水。\"
\"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二者相须为用。\"我翻开师父留下的手札,\"你看这段记载,宋代《养老奉亲书》里就有'陈甘归'的配方,咱们今天做的当归陈皮酥,算是古方新制。\"
上午九点,第一炉点心出炉。酥皮用的是米浆混合山茶油,内馅是当归陈皮蜜饯。刚端上柜台,就被等候多时的食客抢购一空。
\"程教授,\"一位戴眼镜的女士拦住我,\"我是《中华食疗》杂志的记者,能采访您的药膳创新理念吗?\"
我请她到后院石桌就坐。茶壶里煮着自制的桑叶菊花饮,澄黄的茶汤倒入粗陶杯,腾起袅袅热气。
\"谈不上创新,\"我递过茶杯,\"只是把古人的智慧捡回来。比如这杯茶,配方来自敦煌医书残卷,但用了现代低温烘干技术保留更多黄酮类物质。\"
记者认真记录着,突然指着墙角:\"那是...铜铲?\"
阳光透过葡萄架,在仿制铜铲上投下斑驳光影。我取下铲子给她细看:\"原件在国家博物馆,这是3d打印的复制品。'天铁'纳米涂层的导热性确实神奇,不过...\"我掂了掂铲子,\"传统铸铁锅炒制的药材,火候更易掌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