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猫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 古方新证,上善若水,寻安,闲散猫咪,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立即准备反驳材料,但舆论已经发酵。第二天,学校接到教育部通知,要求对研究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例行审计\"。更糟的是,合作药企纷纷来电询问情况,两家国际合作伙伴宣布暂停合作。
就在团队士气低落时,一位意想不到的盟友出现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维尔纳教授公开发声,指出我们的研究\"方法严谨,结论可信\",并强调古代医药智慧对现代科学的启发价值。
\"我研究过西藏传统医学的免疫调节作用,\"他在《科学》杂志的采访中说,\"程教授团队的发现与此一脉相承,完全经得起科学检验。\"
维尔纳教授的支持成为转折点。随后,中、俄、印三国科学院联合发表声明,确认\"天铁\"研究的学术真实性。who宣布将组建国际专家委员会,系统评估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压力之下,制药巨头突然撤回了部分专利诉讼,同时悄悄下架了那款\"革命性抗菌材料\"的宣传资料。程明通过商业数据库发现,该公司股价已暴跌15%,cEo紧急飞往瑞士。
\"他们撑不住了。\"郑淮安晃着刚收到的邮件,\"看,国际药史学学会要求我们去做主旨报告!\"
七月的成都闷热潮湿,但实验室里热火朝天。我们正为who的预评估做最后准备,边境考古队又送来一批新发现的制药工具。其中一件青铜器皿内壁检测出强效抗结核成分,与现代一线药物利福平结构相似!
\"这不可能是巧合。\"林博士反复核对数据,\"古代药师显然掌握了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特定成分的技术。\"
程明提出一个大胆假设:\"也许'天铁'不仅是载体,还是催化剂?就像现代化学中的金属酶?\"
为验证这点,我们设计了系列对照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在模拟古代制药条件下,\"天铁\"确实能促进某些药材转化为更具活性的分子结构!
\"这就是'炼丹'的科学本质。\"赵院士在实验报告上批示,\"古人通过经验发现了材料科学的奥秘。\"
八月初,who专家团抵达成都。为期一周的评估中,他们实地考察了实验室、查验了原始数据,甚至亲自参与了重复实验。最后一天,专家组组长——法国着名微生物学家勒克莱尔教授握着我的手说:
\"程教授,你们打开了一扇被遗忘的宝库之门。\"
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天铁\"技术的科学性与应用前景,同时建议成立国际监管框架,防止技术滥用。报告发布当日,那家制药巨头发来合作邀约,承诺尊重知识产权并共享临床资源。
\"要接受吗?\"程明有些犹豫。
\"合作可以,但必须平等。\"我指着合同中的关键条款,\"技术主权必须掌握在公立研究机构手中。\"
九月的阳光洒在药膳馆的天井里,铜铲在新安装的防弹展柜中熠熠生辉。经过半年的风波,研究终于步入正轨:边境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首篇关于\"治瘟丹\"的论文在《科学》正式发表,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程明开发的\"药膳通\"App新增了\"古代智慧\"专栏,系统介绍\"四器合制\"等传统技术。让他惊喜的是,付费订阅用户一周内突破百万,证明公众对科学化传统医学的热情。
\"爸,您看这个。\"一天傍晚,程明兴奋地叫我到电脑前。屏幕上是一张刚解密的苏联时期档案照片:1962年,一支中苏联合科考队在帕米尔高原发现了几块\"特殊金属\",照片角落的仪器箱上,赫然印着与\"药师印记\"相似的标志!
\"线索又连上了。\"我感慨万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永不停歇。\"
国庆前夕,我们收到阿尔伯特博士从瑞士寄来的包裹。除了一批珍贵的中世纪医书复制品外,还有一张老照片:年轻的阿尔伯特站在西藏某寺院前,身旁是位面容慈祥的老喇嘛——与我们在日内瓦和边境遇到的极为相似!
照片背面用德文写着:\"1938年秋,与尊师贡嘎仁波切于药王谷外\"。
\"所以那位老喇嘛可能是...\"程明声音发颤。
\"知识的守护者。\"我轻轻拂过照片,\"跨越时空的传承者。\"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站在药膳馆后院。铜铲在月光下泛着幽幽青光,仿佛在诉说千年来见证的医者仁心。师父传给我的不仅是一件药具,更是一条连接古今中外的医药文明纽带。
远处传来程明与郑淮安讨论实验计划的声音,年轻而充满朝气。我望向繁星闪烁的夜空,想起铜碑上刻着的一句话:
\"药如星光,虽古犹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