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猫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土法问诊,上善若水,寻安,闲散猫咪,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豫东平原的老村卫生室里,赤脚医生老赵头正在捣鼓他的土方子。三伏天午后,他那个祖传的铜捣药臼突然自己嗡了一声——这是老赵家六代行医传下来的\"药应\",但凡有特殊病例上门就会这样。
\"瞅这艾叶子。\"老赵头捏起端午采的陈年艾绒,在炕沿上轻轻一搓。西晒的日头正好照进来,那些叶脉纹路突然变成了人胳膊上的经络走向。他翻开那本毛边的《赵氏方脉》:\"五八年闹饥荒时,腿脚浮肿的人,艾灸这个纹路最管用。\"
卫生室东墙根排着十二个腌菜坛子,里面泡着各色草药,按着十二时辰的药性摆的;西头挂着七把不同样式的药铲,对应着七种土质。最玄乎的是那个破搪瓷盆,老赵头拿它当\"脉镜\"使——倒上井水,能借着水光看病人眼底的血丝走向。
\"闻闻这锅药。\"老赵头搅着砂锅里熬的柴胡汤。灶火候刚到,原本的清苦味里突然冒出一股子铁锈味——跟上个月得黄疸的老李家孙子吐出来的胆汁一个味儿。果不其然,三天后那孩子的眼白就清亮了。
去年秋分,老赵头带我见识他的\"土法档案\"。糊墙的报纸上记满了各种偏方:
麦收时节中暑的,用打谷场扬起的麦芒灰冲水喝
被镰刀割伤的,抓把田间地头的旱莲草嚼烂敷上
最绝的是那个治小儿夜啼的方子——取屋檐下第三排的蜘蛛网,和着灶心土搓成丸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