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猫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行道始,上善若水,寻安,闲散猫咪,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迷失时仍记得'真实'的人,值得一点指引。\"李静松把布包塞进程远手中,布料触感粗糙却温暖,\"下周三晚上,我有个读书会,来吗?\"
程远展开皱巴巴的纸,那些被否定时的屈辱感又涌上心头。但此刻,纸上的\"真实\"二字在路灯下泛着微光,像黑暗中的萤火虫。他点点头,突然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
回家路上,程远拐进了常去的面馆。老板娘熟稔地问:\"老规矩?\"往常他会要碗加辣的重油牛肉面,今天却鬼使神差地说:\"清汤素面就好。\"
面端上来时,清汤上漂着几片青菜,朴素得让人心安。程远想起李静松喝茶时的样子——小口啜饮,仿佛每一滴都值得珍惜。他学着慢慢吃,发现面条的麦香原来如此清晰。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消息:\"你爸这几天天天擦你送的那套茶具。\"配图是父亲佝偻着背擦拭茶海的背影,窗台上的绿萝长得郁郁葱葱。
程远保存了照片,手指划过屏幕时碰到相册里上周拍的荷花。两幅画面并列,一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亭亭净植,一边是烟火人间里的笨拙温情。他突然明白,或许\"真实\"从来不在夸张的广告词里,而在这些平凡瞬间中。
周六回家时,程远带了两盒西湖龙井。父亲接过茶叶时嘟囔着\"浪费钱\",却立刻拆开包装闻了闻,眼角堆起笑纹。母亲在厨房里忙活,锅铲碰撞的声音像首欢快的歌。
\"工作还顺心?\"父亲摆弄着茶具,手法笨拙却认真。水烧开的白雾模糊了他的老花镜。
程远看着窗外的石榴树,小时候他总在树下写作业。\"换了种工作方式,\"他接过父亲递来的茶,\"不那么较劲了。\"
父亲抿了口茶,突然说:\"你小时候养的金鱼...其实是我换水时不小心倒掉的。\"老人盯着杯中的茶叶梗,\"后来看你哭得那么伤心,就...就说了重话。\"
阳光透过玻璃杯,在桌面上投下晃动的光斑。程远望着父亲花白的鬓角,想起李静松说的\"上善若水\"。水能洗净尘埃,也能抚平伤痕。他举起茶杯,与父亲轻轻一碰:\"这茶...泡得不错。\"
回城前,母亲塞给他一罐自制的桂花蜜。程远坐在高铁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他打开手机,给李静松发了条消息:\"周三的读书会,我需要准备什么吗?\"
回复很快到来:\"带着你的问题来就好。\"后面跟着个地址,是家旧书店的二楼。
程远点开地图查看,发现那就在公司附近的小巷里。三年来他每天经过那条巷口,却从未走进去过。地图显示书店旁边是家豆腐店,再往前是裁缝铺和修表摊。这些老铺子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像极了李静松菜园里那些不被看好的蔬菜。
回到公寓,程远给阳台的绿萝换了水。月光下,新长出的嫩叶呈现出半透明的翠色。他翻开新买的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致虚极,守静笃。\"这是《道德经》里的话,李静松上周刚讲过。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食叶的声音。程远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平静的感觉了——不是疲惫后的麻木,而是一种清澈的安宁,如同秋日的湖水。
他打开电脑,重新审视那个汽车广告方案。画面中的湖水倒映着青山,仿佛能听见风吹过芦苇的沙沙声。这比任何夸张的广告词都更有力量,因为它触动了人心深处对宁静的渴望。
程远关上电脑,屏幕暗下去的瞬间,他看见自己的倒影——眼神不再那么疲惫,嘴角的线条也柔和了许多。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但不再让他感到窒息。它们像星辰一样遥远,又像萤火虫一样亲切。
床头那本《道德经》翻开着,李静松用铅笔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旁边批注:\"所谓成长,不过是找回本真的过程。\"程远用手指抚过这行字,铅笔的痕迹微微凹陷,像是老人留在纸上的指纹。
他想起明天要交的季度总结,突然知道该怎么写了。不是罗列那些虚报的KpI和数据,而是诚实地记录自己的转变——从对抗到接纳,从刻意到自然。王总可能会皱眉,但那又怎样?就像李静松说的:\"人为什么要逆性而为?\"
程远关上台灯,月光从窗帘缝隙溜进来,在地板上画出一道银线。他想起茶舍地上那些阳光的条纹,想起菜园里沾着泥土的薄荷香,想起父亲笨拙泡茶时蒸腾的热气。这些片段像散落的珍珠,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挂在他记忆的颈项上,散发着温润的光。
入睡前,程远最后看了眼手机。屏保是父亲擦茶具的背影,窗台上的绿萝生机勃勃。他忽然明白,或许真正的\"回归\",不是逃往远方的山水,而是找回内心的那片净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