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困冬忆M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章,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困冬忆M,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望向上方的杨启,唇角浮现一丝轻蔑冷笑。
“吠!你以为你是什么人物?你知道本少爷是谁吗?或许你得了健忘症。
行吧,那本少爷就让你知晓!”
“我吕梁,是当今皇太……”
眼见这般情形,杨启心中陡然一惊。
若是任由吕梁说完,提及皇太子和皇长孙,即便他们并无任何包庇助长之嫌。
但旁观百姓岂会明白?他们只消知道眼前罪犯与皇家关系密切,便会认为其恶行皆源于背景深厚。
如此一来,皇家威严必将大受影响。
此刻杨启已然身担罪责,若传至皇帝耳中,自己后果不堪设想。
他急忙从旁边木盒中取出一块令牌,抛掷下去。
同时大声打断吕梁的话语:“狂徒!无视本官质询,喧哗公堂,来人,掌嘴二十!”
“是!”
随即两名吏员挺身上前,拿出木板靠近吕梁。
“你、你们竟敢!”
吕梁瞠目结舌威胁道。
然而吏员全然不理,只见他们蹲下身躯,持着木板猛然挥击。
“啪!”
“啪!”
“啪!”
……
二十记掌嘴过后,吕梁嘴唇已被打得血迹斑斑、模糊不清。
“咕噜咕噜……”
虽欲言语,却已无法吐词清楚。
杨启冷哼一声,“带证人!”
旋即,几名泪流满面、悲痛不已的百姓被引入堂内。
刚一见到吕梁,几人立刻欲冲上前复仇雪恨。
“住手!还不赶快拉住他们!”
杨启急声喝令。
吏员迅疾上前,拦住这几名人证。
“都给本官守规矩!本官深知诸位心怀怨愤,但法不容情。
今日邀诸位前来,便是替你们申冤。”
杨启神情肃穆地对证人们说道。
“冤枉啊!青天大老爷,我的乖女儿……”
“青天大老爷,请一定要为我们主持公道,此畜生竟将我家妻室……”
“青天大老爷,求您千万杀了这恶兽,否则我家大妞在天之灵难以安宁……”
至此,朱标再无继续观视之意。
吕梁的结局已然注定,这么多的人证物证加身,绝无脱逃可能。
即便是死刑斩首,也已算轻判,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判腰斩极刑。
朱标默默从人群之中退开,面容落寞地离去。
他并未返回那座宏伟壮丽的皇宫之城。
而是如同一具游魂野鬼般,漫无目的地徘徊于应天城大街小巷之间。
他一路从热闹喧嚣的前城走到了人流如织的秦淮河畔。
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笑容满怀的大明百姓。
朱标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本来,今天朝堂上的那些人,也应和众人一样,尽管生活可能有些艰苦,却拥有着温馨的家庭。
然而,由于吕梁这个败类,凭借自己的家世、姐姐是太子妃、姐夫是皇太子的身份,最终让这些人家庭破裂,落得悲惨的结局。
虽然朱标并未直接参与这些事,但他内心依然备受煎熬。
毕竟,若没有他的存在,吕梁又岂敢如此残暴地迫害百姓,犯下滔天罪行?一想到问题源于自己,朱标的愧疚之情愈发浓重。
最终,他停在了一座酒楼前。
本来只是路过,未曾打算停留,此时却听到了酒楼里的说书声。
“哈哈,各位看官们,那个仗势欺人、横压良民的吕梁,肯定没想到有一天也会有跌入谷底的时候吧。
而这都得从我们酒楼开张那天说起。
昨天开业时全场八折,哦,今天依旧八折。”
“为何还是八折呢?”
说书人解释道,“开张那天满座,谁知那嚣张的吕梁带了几只狗进来。
有一位食客稍稍挡了路,就被他叫手下的恶仆狠揍......”
听闻与吕梁相关之事,朱标的脚步瞬间定住了。
他抬头望向酒楼上悬挂的牌匾:天下绝味。
难道,昨日吕梁来过这里?
既然如此,那便进去听听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朱标走进酒楼,看到里面宾客盈门,中间搭起了一个高台,说书人在上面慷慨陈词。
说到高潮之处,众人欢呼雀跃,纷纷举杯痛饮。
“太好了!这种毫无人性之人就该得到这般惩罚!”
“浮一大白,真痛快!”
“全亏当今洪武爷当世,这等欺负百姓之人皆无处可逃。
洪武爷**!”
“洪武爷**!”
“大明**!”
现场热烈沸腾。
不管穿着是否华贵或普通,每个人都激情高昂地举起杯子向天大声喝喊。
站在角落的朱标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听着他们的欢呼,他泪流满面——为自己作为大明太子治理不善致使百姓受苦而懊悔,又因父皇深得民心而倍感欣慰。
这时身旁突兀传来一声:“哼,难道为身处洪武盛世而激动落泪了吗?”
惊慌之中,朱标急忙擦去泪水回头望去。
一个年轻的男子映入眼帘,虽稍显稚嫩但英气逼人。
朱英看着朱标仔细打量自己,不禁笑言:
“怎么了?我脸上开花啦,值得你盯着这么久吗?”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以来,还没有谁敢这样戏弄过太子。
面前的朱英不知为何,竟让人觉得格外亲切,甚至生出为他购买橘子的念头。
朱标回过神后笑了笑:“虽无鲜花相赠,但你这般朝气蓬勃的模样,真让我忆起往昔岁月。”
这一席话让朱英心中暗自欢喜。
朱标儒雅温润的气质和贵公子般的外貌令他好感倍增。
朱英拱手道:“不如移步楼上,我来请客。”
“呵呵,恭敬不如从命。”
朱标回应。
“理所当然,请这边走。”
朱英说道。
“好。”
两人一同走上二楼。
一位食客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目光闪烁随即离去——这人是郑有伦派来的探子。
回去必会将此事上报,而待消息传至朱元璋耳中,又会引出何等反应?时隔八年,这对失散父子终得重逢。
来到二楼,分宾坐下,互相作揖:“在下朱表。”
“在下朱英。”
经自我介绍,朱标微笑着言道:“没想到咱们竟是祖上本家,五百年修来的缘分呀!”
“或许就是世人常说的缘分了罢,哈哈!”
朱英笑道。
随着交流渐深,朱标越发感到朱英带来的那种熟悉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奇怪得很,瞧见你就如同多年老友那般亲切。”
听闻此言,朱英神色愕然,“巧极了,我也是这种感受。”
瞬间,二人陷入无言相对的状态,随即又开怀大笑。
“哈哈!确实是奇妙的缘份啊!”
“太巧不过,简直妙趣横生!哈哈。”
朱英提出:“既然如此相识,何不当痛快畅饮一番。”
朱标配以调侃的笑容:“让你破费啦。”
朱英挥手豪迈道:“这有何妨?酒楼是我开办,尽可尽情吃喝。”
喊来身边伙计苏二,命令准备满桌佳肴好酒款待贵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