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多么巨大的力量。
龙苑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多么巨大的力量。,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龙苑玲,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元军骑兵已然从两侧绕至背后,形成合围之势发动攻击。\"张辅!”
“你可是朱棣麾下一等一的大将张玉之子,这些年屠戮我大元儿郎无数,今日我就让你偿命!”
帖尔亲自率领士兵砍杀而来,目光始终紧紧锁定被几名骑兵缠斗的张辅。
下一瞬,帖尔直取张辅。
手中利刃高高举起。\"张辅,给我去死!”
他大吼着将染血的弯刀向对方狠狠劈下。
与此同时,几名敌兵的武器也朝着张辅招呼过来。
然而张辅只是勉强拨开了周围的攻势,面对扑面而来的帖尔却避无可避。\"完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辅哪怕再怎么迅捷反应,也无法挥剑格挡。
便在此时——
嗖!
一支羽箭凌空而至。\"damn!”
帖尔皱眉感受着突袭而来的危机感,被迫收起原本指向张辅的刀锋。
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响起。
那枚箭矢准确命中帖尔的刀面。\"这只箭竟然有如此巨力?”
帖尔震惊于这般恐怖的射术,握紧武器的双手甚至都在打颤。\"射出这样威力的箭之人绝非普通人,必定是大明的重要角色。”
想到这里,一个贪念油然而生:“干掉这个人,想必能得到不菲的经验值吧。”
此刻的朱雄眯起眼盯着帖尔,心中已有了算计。
左手稳稳握住硬弓,三只锐利箭头已搭上五石强弓弦上。\"去死!”
随着他的果断松手,三枚冷箭瞬间呼啸而出。
在交错混乱的刀枪缝隙之间,直逼目标而去。
张辅躲过了灭顶之灾,顺势斩倒几个元兵正打算寻觅帖尔。
忽见三道流光飞驰而过。
噗通一声!
“呃啊!”
其中一支利箭穿透了帖尔的盔甲,引得他痛叫不已。
紧接着更多的箭雨倾盆而至。
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帖尔顷刻之间就被穿喉射体,强大的冲力甚至将其甩飞起来。\"世上竟有这般霸道的箭术?”
距离极近的张辅望着被射成筛子的帖尔,一时怔住了。
然而这位历史名将终究是经历过无数次战阵的人,迅速恢复冷静,立刻举刀振臂高喊:“你们的首领已被我方箭术高手击杀,立即投降可免死!顽抗者,杀无赦!”
此话一出,四周不少士兵随之附和:“你们将军已亡!速速投降,否则绝不留情!”
这些喊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落入还在战斗的元军心头,纷纷投来惊疑不定的目光。
他们看到本应站在前线指挥的将领马背上早已不见踪影。\"帖尔死了……”
“快撤!”
“快跑!”
失去领袖后军队迅速乱了阵脚,气势全消,攻势骤然瓦解。
此时此刻,从明朝军阵后面又隐隐传来一阵沉闷如雷的蹄声。\"大明军队英勇无比。”
“进攻!”
燕王朱棣亲自率领数万骑兵冲锋在前。
明朝的援军终于到达了战场。\"大明的救援部队到了!”
“快撤,赶快撤离。”
“退回城内。”
“抓紧时间……”
当他们发现背后有明朝军队逼近时,那些原本努力鼓舞士气的元军将领彻底绝望,纷纷命令士兵撤退。\"追上去。”
“进攻。”
张辅大声喊道。
随着援军的到来,战斗局势已经清晰可见。
元军再没有取胜的机会。\"能多歼灭一个敌人就算一个。”
朱雄怎能放过如此积累经验的好时机?他快速拉弓射箭,每支箭都精确命中逃跑的元兵咽喉部位。
消灭一个敌人可以带来五点经验值,这相当于朱雄花费一天时间修炼所获得的效果。
如此难得的良机怎能轻易错过。
而张辅却没有加入追击队伍中,因为刚才死里逃生的经历令他久久不能平静。
就在那短暂的时间内,
自己差点丧生于元军将领的刀下。
缓过神后,
张辅从马上翻身下地,走到被三箭毙命的帖尔遗体前。
仔细观察这帖尔尸体上三处贯穿要害的利箭——一箭贯穿喉咙,另一箭刺中心脏,还有一箭洞穿了胸部正中。
每一箭都能致人死命,甚至连帖尔身着的铠甲都被这巨大的力量洞穿。
再看帖尔手中的战刀,刀刃之上留下了箭头撞击后深深凹陷的痕迹。
就算是经历无数战役的张辅,在见到这番情景后也忍不住惊叹连连:
“多么巨大的力量。”
“更为惊讶的是,这些箭竟然是由同一人射出的。”
“要不是这关键几箭,我怕是早已没命了。”
“这个人我必须找到,并且对他重加奖赏。”
张辅暗自发誓说。
之后,
张辅呼唤随从,将帖尔的遗体抬走。
不一会,
大军一路追赶,
直到敌方躲进城内才停下来。
在大军后阵,
“臣下拜见燕王殿下。”
再见朱棣时,张辅满脸庆幸之色。\"张辅,你表现得很出色。”
“并未给你的父亲抹黑。”
“这次战斗。”
“我们成功击毙一万多名元军,俘虏超过六千,赢得了一场大胜。”
“如果不用你那一万先锋部队拖住他们的三万元军,首战不会如此顺利。”
“这是你建立的巨大功劳。”
说着话,
朱棣走上前,满眼欣慰地把张辅搀扶起来。\"殿下言重了。”
“此役末将虽有功劳,但真正的第一功却另有其人。”
张辅谦虚回答道。\"噢?”
朱棣看着张辅充满疑问:“是什么意思呢?”
“来人,将尸体抬上来。”
一众亲卫把帖尔的遗体搬了上来。\"这是王保保手下最得力的第一战将,帖尔。”
朱棣认出了尸体的身份。\"殿下您看,”
张辅指着帖尔身上遗留的箭伤。
朱棣认真一看。
这位常年领兵打仗的大将军瞬间看出奥秘:
“好强大的力量,好精准的射击。”
“这三支箭都是朝着人的致命部位射击的,每一支都致命。”
“看来咱们北平的军队里面确实隐藏了不少箭术高手啊。”
朱棣叹服不已。
张辅感慨万千,“如果不是这个箭术精湛的人三箭杀死帖尔的话,末将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恐怕就要死在这帖尔的刀下了。”
听到张辅这一番述说,朱棣沉思点头赞同:
“找到这个人才,给他丰厚奖赏。”
“他用三支箭就击毙了帖尔,不仅仅打击了元军士气,并更重要的是挽救了张将军性命。”
“立下如此大功,本王怎么能够不去嘉奖。”
朱棣笑着立刻下达旨意。\"属下遵命。”
张辅当即接受任务,在心底深感感动。
同时,在话语之间朱棣把杀了帖尔的功劳排到了拯救张辅性命的次席位置上,这样的情义和格局又怎能不让张辅为之感动呢?
“张玉将军。”
朱棣开口道,“如今元军锐气大减,我方当抓住时机反击。
立刻集结全军兵力,直取元边城!本王要趁此良机一鼓作气!”
他略作停顿后补充说:“而先锋军刚刚经历过激战,也需休整恢复战力,故令张辅将军暂驻后方,重整队伍、修复创伤。”
“遵命!”
张玉与张辅父子随即齐声领命。
当下,随着先锋军英勇奋战,元军突袭骑兵重创,大军乘胜追击;先锋军则就近扎营补给,同时有一万辎重兵正在忙碌清点战场,并计算战果和伤亡情况。\"我方具体损失几何?”
张辅再次巡视至战场时询问负责统计战报的军官。
那名军官迅速回应:“回禀将军,此役我军同样遭受了极大折损,战亡者达三千三百余人,受伤士兵超过两千两百名。”
然而张辅冷静地说道:“敌人数量为我三倍,我军以这等代价迫使对方出现超过两万损伤与俘获,值得庆幸。
保卫国家、守护百姓本就是我大明将士应尽之责。”
忽然有位总旗急步前来汇报道:“启禀将军,敌阵间发生一件奇异之事,属下不知应当怎样记录相关战功,请您定夺!”
张辅追问缘由。
只见那位总旗引导张辅前去看守着的一片区域——地上整齐摆放着几十具敌人的尸体,他们皆因脖颈处遭一支箭贯穿而瞬间毙命。\"总共找到七十六具尸体,看起来是同一个人所杀,这些箭矢上刻有相同编号印记。”
该名总旗解释道。
张辅上前拔下其中一箭,仔细端详,只见上面铭刻有一个代表身份识别的口字符号。\"原来是他呀!”
张辅唇角微扬,露出释然的笑意。\"那么请问这位标记对应的弓手是谁?”
总旗回复道:“已经查明确切身份,这是隶属于弓军第一营的小旗——名叫朱雄。
而且部分其他记号显示还有其部属参与其中。”
听到这个名字,张辅神情变得极为惊讶,“朱雄!原来你在这里闪耀光芒……”
他想起几个月之前那个展现非凡力气的人,自己当时有意招募他成为亲随,但被对方以坚持战斗在弓军的理由婉拒。
自那时以后,张辅从未再多关注这个小卒。
现在回想起来,张辅暗自感叹不已:“或许世间真有这样的事——无心插柳却造就佳绩。
将朱雄分配至弓军竟成为了我生命的转机。”
随后对于总旗提出的战功归属问题,他毫不迟疑地说:“所有被箭穿喉而亡的七十六人均出自同一位射手,因此所有战功归于朱雄名下!”
“明白!”
那名总旗立刻遵命。
而在不远处的弓军第一营营地里,由于战况残酷已从原来的千余众减少近半。
即便如此,空气中依旧笼罩着一层肃穆压抑的氛围。
昨天还在欢声笑语、打趣嬉闹的战友,今天就已经成了故人,这种感觉实在难以言表。\"朱小子,你没什么事吧?”
一位老兵望着沉默不语的朱雄,以为他是因为初次上战场、初次杀人而心生恐惧和不安。\"赵老哥,我能有什么事呢?只是担心那些受伤的弟兄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