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碳汇之歌
梦幻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章 碳汇之歌,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梦幻蓝天,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省环保厅的会议室冷气开得太足,龙安心不自觉地搓了搓手。面前的文件上,\"雷公山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碳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几个黑体字显得格外严肃。坐在对面的专家组成员正传阅着合作社提供的材料,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将祭祀活动计入碳汇?\"首席专家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这在国际上尚无先例啊。\"
龙安心看向身旁的金教授。老学者今天特意打了领带,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此刻正不慌不忙地翻开一本笔记。
\"请看第37页。\"金教授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对务婆《祭林歌》仪式前后两小时内的森林二氧化碳吸收率进行了监测。\"
专家组传阅着那组曲线图。龙安心虽然看不懂那些专业术语,但记住了关键数据——祭祀期间,古树林的碳吸收量提升了23%,且这种效应持续了整整三天。
\"声波振动促进气孔开放?\"一位年轻专家小声嘀咕,\"这...这太玄了。\"
\"不玄。\"中科院的女博士突然开口,她今天穿着朴素的苗装,与学术精英的身份形成奇妙反差,\"植物生理学已经证实,特定频率的声波能刺激叶面气孔张合。我们只是发现了苗族古歌恰好包含这种频率。\"
会议室里一阵骚动。龙安心趁机播放了一段视频:务婆站在古枫香树下吟唱,周围的树叶在无风状态下微微颤动。画面切换到红外热成像仪显示的效果——歌者周围形成一个明显的低温带,意味着更强的光合作用。
\"这个项目要怎么做?\"副厅长终于开口,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具体运营模式?\"
龙安心深吸一口气。这一刻他准备了两个月,从发现古歌对植物的特殊影响开始,到设计出完整的\"文化-生态\"双碳体系。
\"我们叫它'古歌森林'。\"他打开投影仪,画面切换到雷公山航拍图,\"保护区内所有古树编号挂牌,企业或个人可以认购碳汇额度。每认购一吨,我们不仅保证林木生长,还会由歌师在树下唱对应的古歌片段,提升固碳效率。\"
\"收益呢?\"
\"三成归林主,三成用于扩大保护,三成支付歌师养老金。\"龙安心顿了顿,\"剩下一成作为'文化监护基金',用于培养年轻传承人。\"
专家组交换着眼色。这个分配方案既符合商业逻辑,又兼顾了文化保护,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可量化的传统文化价值转换机制。
\"有点意思。\"副厅长微微颔首,\"但监测怎么保证?总不能让歌师天天唱吧?\"
\"区块链。\"龙安心点击下一页,展示出一个二维码系统,\"每棵古树配备传感器,数据实时上链。认购者扫码不仅能看碳汇数据,还能听到对应的古歌录音。\"
会议室里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专家们开始讨论技术细节,有人提到巴黎气候协定中的文化条款,有人查询联合国生态文化保护案例。龙安心悄悄松了口气,瞥见金教授对他眨了眨眼。
就在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一个穿深蓝西装的中年男子大步走入,身后跟着两个拎公文包的年轻人。龙安心的后背瞬间绷直——省自然资源厅的周副厅长,周董事长的堂兄。
\"抱歉迟到了。\"周副厅长径自坐到主位,目光扫过龙安心时没有丝毫波动,\"刚开完矿权会议。\"
空气顿时凝固。环保厅的官员们表情微妙地调整坐姿,专家组的讨论声戛然而止。周副厅长随手翻看项目书,在\"禁止商业开采\"那页停留许久。
\"创意不错。\"他合上文件,声音不冷不热,\"但碳汇那点收益,够村民脱贫吗?黔丰集团的矿业开发计划,可是承诺每户年增收五万。\"
龙安心握紧拳头。这个数字他太熟悉了——正是半年前黔丰用来诱惑村民签字的价格。
\"周厅,\"金教授突然开口,\"您知道雷公坡紫米现在的市场价吗?\"
不等回答,他推过去一份检测报告:\"每公斤280元,还供不应求。按今年的产量,户均收入已经超过六万。而且——\"他故意顿了顿,\"这是可持续的六万,不需要炸山毁林。\"
周副厅长的表情第一次出现裂痕。他接过报告,目光在\"硒含量\"和\"花青素\"数据上来回游移。龙安心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些数据背后代表的健康价值,远非普通矿产可比。
\"有意思。\"周副厅长慢慢放下报告,\"不过我很好奇,如果...某些技术被更大规模应用,这个价格还能保持吗?\"
威胁赤裸裸地浮现在话音里。龙安心突然明白了黔丰的真正计划——先以高价诱惑村民出让土地,再用工业化生产压低紫米价格,最终迫使合作社破产。典型的资本游戏。
\"技术?\"中科院女博士突然插话,声音带着学术派的耿直,\"您是指将紫米基因转入普通水稻?我们试过了,第三代会严重退化。或者您想说水培?硒吸收率不到土壤种植的7%。\"
周副厅长的脸色变得难看。龙安心几乎要为女博士鼓掌——她用最纯粹的科学语言,戳破了资本的美梦。
会议在没有结论中结束。走出环保厅大楼时,金教授拍了拍龙安心的肩膀:\"别担心,'古歌森林'在学术上站得住脚。周家势力再大,也挡不住碳中和的国家战略。\"
龙安心点点头,思绪却飘回凯寨。务婆常说\"山有山的路,水有水的道\",但现实中,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
---
回到村里已是傍晚。合作社门口停着一辆陌生的黑色奔驰,车旁站着两个穿西装的男人,正对着试验田指指点点。龙安心加快脚步,听见其中一人用普通话说道:
\"...基因测序都完成了,只需要取几株样本...\"
\"说了不行!\"吴晓梅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她今天没穿苗装,而是一身利落的牛仔裤配t恤,手里拿着根竹竿,像持枪般拦在两人面前。
龙安心小跑过去,认出其中一人是省农科院的李研究员——金教授提过,这人近年与商业公司走得很近。
\"龙总!\"李研究员像看到救星,\"正好您回来了。我们只是想取几株紫米做基因保存,绝对没有...\"
\"李老师。\"龙安心直接打断,\"您现在是代表农科院,还是...\"他看向那个陌生西装男。
\"这位是基因港公司的张总。\"李研究员尴尬地介绍,\"他们在做珍稀作物基因库...\"
基因港。龙安心在心里冷笑。不就是黔丰集团的子公司吗?换了个马甲而已。
\"取样可以。\"龙安心突然说,\"但有条件。\"
西装男眼睛一亮,立刻掏出名片:\"您说!价格好商量!\"
\"第一,必须在务婆和寨老监督下取样;第二,样本不能离开凯寨,要测序可以带设备来;第三...\"龙安心顿了顿,\"所有数据必须共享给合作社。\"
西装男的笑容僵住了。这三个条件等于阉割了商业开发的任何可能。
\"这...这不符合科研规范...\"李研究员结结巴巴地说。
\"那就请回吧。\"吴晓梅的竹竿横在田埂上,\"我们的紫米不习惯陌生人碰。\"
两人悻悻离去后,龙安心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这种对峙比想象的更耗心神。吴晓梅递来一瓶水,手指上还沾着泥巴。
\"今天第三拨了。\"她叹了口气,\"早上还有个日本公司,说要'保护东亚农耕基因'。\"
龙安心拧开瓶盖,突然想起什么:\"那棵银杏怎么样了?\"
吴晓梅的眼睛亮起来:\"开花了!阿公说这是百年难遇的吉兆!\"
银杏树开花了?龙安心记得那棵树是务婆葬礼时移栽的,据说是用她生前收集的种子培育的。植物学上,银杏从种植到开花需要二十年以上...
试验田旁的苗圃里,那棵不足三米高的银杏树确实挂着几簇淡绿色的花穗。更神奇的是,树下那片原本寸草不生的硬化土,现在竟然长出了一圈茂密的紫苏——雷公山特有的药用品种。
\"检测过了吗?\"龙安心蹲下身,轻轻触摸那些紫苏叶片。
\"初步结果出来了。\"吴晓梅也蹲下来,声音压低,\"银杏根系分泌的物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重金属含量下降了72%。金教授说可能是某种生物螯合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