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十六和十七
带来笑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十六和十七,变身清冷校花,学习贴贴两不误,带来笑容,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洛清瑶的第一场音乐会在江城琴台音乐厅举办,后续还会登陆更多国内外城市。
她给自己的系列音乐会起了个只有她和沈悠然看得懂的名字。
“十六和十七”。
其实就是两人的生日。
每一场音乐会,洛清瑶都将与大型交响乐团合作,既有独奏曲目,也有协奏曲目。
至于江城这一场,开始时间是晚上七点。
沈悠然以洛清瑶家属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提前入场。
典雅的蓝丝绒长裙,白色高跟鞋,挽了个蓬松的侧麻花辫。
浅色口红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衬得她如玉的容颜更显清丽婉约,澄澈的琥珀色眸子充满灵气。
这身打扮自然是出自洛清瑶之手。
大小姐整个下午都在研究沈悠然的穿搭,帮她编麻花辫,给她涂口红、化淡妆。
连练琴的心思都没有了。
用她的原话说,就是“你打扮得养眼,我在台上弹得开心”。
为了鼓励洛清瑶,沈悠然没有反抗,乖乖依着她打扮。
此时的观众席空空如也。
沈悠然独自坐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
以她强大的心理素质,倒也不觉得局促。
她撑着脑袋,好奇地观察乐团成员调试乐器。
如果排除掉开学典礼那次,这是沈悠然第一次参加现场的音乐会。
音乐厅穹顶的灯光尚未完全点亮,厅堂内回荡着提琴的合奏声,时不时点缀着铜管震颤的嗡鸣。
与洛清瑶一同表演的乐团,正是之前在江城大学开学典礼上合作过的全球顶级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据说乐团指挥扬拉卡听闻了洛清瑶要办音乐会的消息,立刻包下一整架飞机,第二天带着整个乐团从德意志出发,不远万里赶赴炎国,为的就是与她再次合作。
洛清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似乎比在炎国国内还要高。
沈悠然看着台上的大小姐按着琴键,时不时和站在不远处的扬拉卡比划着什么。
面对这位活泼的东方小姑娘,扬拉卡苍老而严肃的面容显得格外温和。
他不会说炎国语,洛清瑶也不会说德意志语,两人之间的交流全靠琴声、表情和肢体动作,倒是格外有趣。
与此同时,音乐厅之外。
许多观众在这里翘首以盼,等候入场。
既有崇拜洛清瑶钢琴技艺的技术粉,也有被d站视频吸引的颜值粉。
顺带一提,洛清瑶在开学典礼上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了五百万。
而她与沈悠然、姜凌雪、殷轩浩组成的乐队,在社团文化节晚会上演出的视频,虽然与上个视频隔了两个月,播放量却达到了恐怖的千万级别。
沈悠然一曲《锦鲤抄》、一曲《暗涌》,为她自己吸引到大量粉丝的同时,也让其余三人来到了观众的视线中。
三位校花,加上一位黑皮帅哥,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有人忽然发现,这个躲在最后面弹键盘的小姑娘,不就是洛清瑶吗?
她隐藏在暗处,把舞台的灯光全部让给了沈悠然,目光中带着欣赏,又带着说不出的缱绻。
已经有许多吃瓜群众察觉到,她和沈悠然之间,似乎有故事。
参与音乐会的除了洛清瑶的粉丝,还有许多推崇扬拉卡与柏林爱乐乐团的资深古典乐迷。
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有一名男子格外引人注目。
他被众多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包围,周围空出一个环形的空间,仿佛众星捧月。
男子戴着一副圆眼镜,透过镜片可以看到他那温和而睿智的目光。
他大约四十多岁左右,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却没有掩盖住他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书卷气。
面对电视台的长枪短炮,男子表现得异常从容,不紧不慢地回答着记者们的提问。
他叫朱航。
炎国着名的乐评专家,涉猎极广,专业领域横跨古典与流行。
与他文雅的外表恰恰相反,朱航一向言辞辛辣,常常给出一针见血的点评。
前不久有个人气很高的偶像团体出了首新歌,是一首老歌的翻唱版,被朱航用刻薄的言语批得一无是处,还在网络上引起了粉丝之间的盛大骂战。
不过那些都是题外话。
朱航在音乐界的名望很高,因为他发掘过许多有潜力的歌手与演奏家。
但凡是他看中的人,无一例外发展得大红大紫,成为炎国乃至全世界的顶流。
因此,朱航也被视为炎国乐坛的风向标,每一句点评都价值千金。
不论他出现在哪里,周围总会涌出一大批记者,热情地采访他各种问题。
就像今天这样。
一位记者将话筒递到他面前:“朱老师,很荣幸能在这里采访到您。今天是一场古典音乐会,众所周知古典音乐在炎国显得不那么大众,想问问朱老师,是什么驱使你出现在这里呢?”
朱航淡然道:“因为我既听流行也听古典,演奏者是洛清瑶和柏林爱乐,指挥是扬拉卡,还需要更多理由吗?”
另一位记者问:“老师老师,您这句话的意思是洛清瑶小姐已经成为和扬拉卡并驾齐驱的知名人物,是这样对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