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教导手段与民心的得失(1)
华流小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教导手段与民心的得失(1),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华流小子,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姬太枚点了点头:“当然,一个聪明的皇帝,会懂得如何分配权力,如何建立有效的辅政机关。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扶苏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明白了,师傅。我会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辅政机关,让大秦的政务更加高效。”
就在这时,秦始皇嬴政的声音突然在书房外响起:“姬太枚,你又在教扶苏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嬴政大步走进书房,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悦。他一直认为,皇帝应该亲自处理政务,这是对国家负责的表现。
“陛下,我只是在教扶苏如何更高效地治理国家。”姬太枚微笑着回答,他的神情中没有丝毫的畏惧。
嬴政哼了一声:“高效?难道皇帝不应该勤于政务吗?”
姬太枚摇了摇头,他走到嬴政面前,认真地说:“陛下,勤于政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政务处理得更加高效。辅政机关的建立,可以让皇帝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国家的战略决策。”
嬴政沉默了,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他知道姬太枚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好吧,姬太枚,我就看看你的辅政机关能有什么作为。”嬴政最终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挑战。
在大秦帝国的宫殿里,扶苏正坐在一张堆满了书籍的书桌前,他的眼前摊开着一本厚重的《大周帝国宪法以及附录》。这本书,是他从姬太枚那里借来的,里面记载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治国理念——君主立宪制。
扶苏的眼睛在书页上快速地移动着,他的表情时而沉思,时而露出向往的神色。他想象着一个皇帝不需要埋头于繁琐的政务,而是可以专注于国家的战略和军队的生活,这样的场景让他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由。
“如果大秦也能像大周那样,那该多好啊!”扶苏不禁感叹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憧憬。
就在这时,姬太枚悄无声息地走进了书房,他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扶苏,你对大周的治国方式很感兴趣吗?”
扶苏抬起头,看到姬太枚,立刻兴奋地说:“是的,师傅。我觉得那样的生活方式更适合皇帝,可以让皇帝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姬太枚点了点头,他走到扶苏身边,手指轻轻地在《大周帝国宪法以及附录》上敲了敲:“的确,君主立宪制有它的优点。但是,扶苏,你要记住,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局限性,适合一个国家的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国家。”
扶苏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明白,师傅。我只是觉得,如果能将大周的一些理念融入大秦,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姬太枚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扶苏,你有这样开阔的思维,我很欣慰。不过,你也要明白,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扶苏站起身,他的眼神坚定:“我会的,师傅。我会努力学习,将来为大秦带来新的变革。”
就在这时,秦始皇嬴政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扶苏,你又在和姬太枚讨论什么新奇的东西?”
嬴政走进书房,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好奇。扶苏立刻向他展示了《大周帝国宪法以及附录》,并向他解释了君主立宪制的优点。
嬴政听着,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这倒是个有趣的想法。不过,扶苏,你要记住,大秦有大秦的传统,我们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
扶苏恭敬地回答:“是的,父皇。我会在尊重大秦传统的同时,探索适合我们的道路。”
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扶苏是一个有远见的继承人。
在咸阳宫的一间幽静的书房内,姬太枚正与扶苏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对话。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古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扶苏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卷竹简,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姬太枚捋了捋胡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邃:“扶苏,你的父亲,嬴政,他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的故事,要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说起。”
扶苏放下手中的竹简,聚精会神地听着。
“嬴政的童年,是在战火与阴谋中度过的。”姬太枚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眼神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乱世,“你的祖母,那位权谋心重的女人,曾企图夺走他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的生命。”
扶苏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从未听说过这样的往事。
“你的祖母,她不仅仅想要杀掉你的父亲,还要替她的情夫夺取秦国的王权。”姬太枚继续说道,“而嬴政,他不得不站出来反抗,驱逐了自己的母亲。这一切,都让他从小就明白了权力的重要性。”
扶苏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他难以想象,那个在朝堂上威严无比的父亲,竟然有过如此艰难的过去。
“而嬴政的执政之道,是在不断的斗争中摸索出来的。”姬太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他的霸道,他的孤傲,都是这个时代赋予他的印记。他集权,是不想看到数十年后或者数百年后天下又会出现诸侯争霸混战不已的情况。”
扶苏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明白了,师傅。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我会记住这一点,将来做一个明智的君主。”
在咸阳宫的书房内,姬太枚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游走,讲述着东周末年的乱世景象。扶苏坐在书桌旁,手中拿着一支笔,准备记录下师傅的每一句话。
“扶苏,你看这地图,”姬太枚的声音带着一丝严肃,“东周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群雄逐鹿,这地图上的每一个色块,都代表着一段血泪史。”
扶苏凝视着地图,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姬太枚继续说道:“那时候,诸侯们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他们称王称霸,相互攻伐,战火连绵不绝。百姓们流离失所,田地荒芜,饥荒和瘟疫肆虐,那是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
扶苏的眉头紧锁,他似乎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凉。
“你的父皇,嬴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姬太枚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扶苏,“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百姓的苦难,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对统一天下的渴望。”
扶苏点了点头,他的心中对父亲充满了敬意。
“所以,嬴政登基后,他发誓要结束这乱世,要让天下重归一统。”姬太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昂,“他推行严格的法律,加强中央集权,就是要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扶苏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师父,我明白了。我会记住这些历史,将来也要为大秦的长治久安而努力。”
姬太枚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春秋》,递给扶苏:“这本书,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许多故事,你要好好研读,从中吸取教训。”
扶苏接过书,郑重地放在书桌上,他知道,这本书将是他了解历史、学习治国的重要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