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清帝国内乱(2)
华流小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 大清帝国内乱(2),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华流小子,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种红薯产量高,耐旱,咱们这山区也能种。”一个江宁军的士兵拿着一袋红薯种子对农民们说。
农民们半信半疑地接过种子,几个月后,当他们看到满山的红薯丰收时,他们对江宁军的敬佩之情无以言表。
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江宁军赢得了农民的民心,农民们纷纷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来。他们拿起了锄头、铁锹,甚至自制的火药枪,与江宁军一起战斗。
在大清帝国的版图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正在上演。36个省份的农民们,被江宁军的正义之举所鼓舞,纷纷揭竿而起,他们自称为“华夏农工军”,以“光复中华,反清复明”为旗号,以“驱除鞑虏,拥立自由”为口号,开始了他们的抗争。
这些农民起义军,他们有的是田间的老农,有的是山里的猎户,有的是市井的小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新国家。
在一次秘密会议上,一个老农打扮的起义军领袖挥舞着手中的锄头,激动地说:“兄弟们,是时候让那些贪官污吏知道我们的厉害了!我们要让他们尝尝我们锄头的滋味!”
他的言语激起了在场农民的共鸣,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农具,高呼:“打倒贪官污吏!光复中华!”
起义军的行动迅速而果断。他们首先瞄准了那些作恶多端的地主和贪官,这些人平日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起义军的士兵们穿着便衣,混入城镇,趁着夜色,将这些恶人一一揪出,当众审判,然后处以应有的惩罚。
“你这个贪官,贪污了多少民脂民膏?今天,我们要让你血债血偿!”一个起义军的士兵指着一个跪在地上的贪官大声斥责。
贪官吓得瑟瑟发抖,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只能哭泣求饶。
除了惩罚恶人,起义军还进行了土地改革。他们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分配给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这些农民们拿到了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
“终于有自己的土地了,感谢起义军,感谢姬太枚大人!”一个农民拿着刚刚分到的土地契,感慨万千。
华夏农工军的人数迅速增长,达到了300万人。他们虽然不直接与清王朝的军队正面作战,但他们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破坏清军的补给线,打击清军的士气,为江宁军的正面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消息传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这位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皇帝,此时却像是一个被踩了尾巴的猫,焦躁不安。他没想到,自己的江山竟然会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
“这些农民,这些泥腿子,他们怎么敢?!”道光帝在朝堂上咆哮着,他的脸色铁青,手中的玉玺都快被他捏碎了。
他的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们知道,这场农民起义,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
在姬太枚的英明领导下,江宁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50万,这次他又大手笔地从系统购买了两百万火绳枪士兵,使得江宁军的实力更加强大。这些新加入的士兵,个个精神抖擞,手中的火绳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首先,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外蒙古。那里,沙皇俄国的军队正虎视眈眈,企图吞并这片广袤的土地。姬太枚知道,这片土地是华夏的领土,绝不能落入外人之手。
“兄弟们,我们的领土正受到威胁,是时候让那些侵略者尝尝我们的厉害了!”姬太枚在军前高声呼喊,他的声音充满了决心和力量。
江宁军的士兵们齐声响应,他们的眼神坚定,他们的脚步有力。他们穿越了草原,跨过了山脉,来到了外蒙古的边境。
沙皇俄国的军队看到这支庞大的军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没想到,这些看似普通的农民,竟然能够组织起如此强大的军队。
“开火!”随着姬太枚的一声令下,江宁军的火绳枪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俄军的阵地上,俄军士兵们惊慌失措,四散逃窜。
“这是什么军队?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一个俄军将领惊恐地喊道。
“他们是江宁军,是华夏的守护者!”一个被俘虏的俄军士兵颤抖着回答。
在江宁军的强大攻势下,沙皇俄国的军队被迫撤退,外蒙古的土地得以保全。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华夏,人们纷纷为江宁军的英勇表现欢呼雀跃。
接着,江宁军又将目光投向了中亚地区。那里,一个邪教组织正在残害百姓,他们的行为令人发指。姬太枚决定,要将这个邪教组织彻底消灭。
“这些邪教分子,他们不仅残害无辜,还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我们绝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姬太枚在军前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
江宁军的士兵们再次踏上了征程,他们穿过了沙漠,跨过了绿洲,来到了邪教组织的藏身之处。
“准备战斗!”姬太枚一声令下,江宁军的士兵们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他们手中的火绳枪喷出了愤怒的火焰,子弹准确地击中了邪教分子的要害。
邪教组织的成员们惊慌失措,他们没想到,自己的末日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投降吧,你们这些邪恶的家伙!”姬太枚大声喊道,“华夏的土地上,不允许你们这样的存在!”
在江宁军的毁灭性打击下,邪教组织被彻底消灭,中亚地区的百姓得以重获安宁。这个消息再次传遍了整个华夏,人们纷纷为江宁军的正义之举点赞。
在紫禁城的金銮殿上,道光帝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当他得知江宁军的人数已经膨胀到350万时,他的心里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知道,这支军队的力量已经足以撼动整个大清帝国的根基。
“陛下,臣有一计。”一个大臣上前一步,低声说道,“我们不如封姬太枚为‘江宁王’,同时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封地就在川蜀省与云贵省。这样,或许可以安抚他,让他为我们所用。”
道光帝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似乎不错。他心想:“姬太枚不过是个平民出身,封他为王,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他应该会感激涕零,欣然接受吧。”
于是,道光帝派遣了一位使者,带着圣旨和丰厚的礼物,前往江宁军的营地。使者骑着快马,一路上风尘仆仆,终于来到了姬太枚的面前。
“姬太枚接旨!”使者高声喊道,然后展开了手中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姬太枚为‘江宁王’,世袭罔替,封地川蜀省与云贵省。钦此!”
使者说完,一脸期待地看着姬太枚,等着他跪地谢恩。然而,姬太枚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
姬太枚哈哈大笑,他摇了摇头,说道:“请回禀陛下,他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曾经在周朝世界时已经是神圣大周帝国的皇帝,现在你封一个‘皇帝’为王,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使者听了,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姬太枚竟然如此狂妄,竟然敢拒绝皇帝的封赏。
“姬太枚,你可知道拒绝皇帝的封赏意味着什么?”使者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知道,但我不在乎。”姬太枚微笑着回答,“我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小小的王,而是要建立一个公正、公平、自由的新国家。”
使者无功而返,把姬太枚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道光帝。道光帝听了,气得直拍桌子:“这个姬太枚,他竟然如此不识抬举!他真以为自己能翻天覆地吗?”
而在江宁军的营地,姬太枚的拒绝却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们知道,他们的领袖不是一个贪图权势的人,而是一个真正为了国家和人民着想的英雄。
“姬太枚大人,我们支持你!”士兵们高呼,“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会跟随你!”
姬太枚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这支强大的军队,他有这些忠诚的士兵。
“兄弟们,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国家!”姬太枚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