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交谈,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有所,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按照李皓和王青云的天资童生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该练还是得练,整个镇里就三个私塾,凑出五个参加童生试的还真不容易,要不然崔夫子还准备再压二人两年。

两人一个十岁,一个十一,还是虚岁,实在是有些太小了。

不过今年另外的两个私塾有二人考童生试,这就需要明溪草堂出三人具保,这都是人情世故,不好拒绝。

而上舍二人,还缺一人,李皓,王青云均可,选谁都合适,结果上舍的一位学子放弃了,考了五年,家里实在供应不起了。

所以才有了王青云和李皓同时上场的局面。

“还好吧,你呢?有没有信心”王青云收拾着东西,一连住宿多年,东西也不少。

如今也终于要上场考试了。

“嗯,有一点把握,也不好说”李皓还是比较自信的。

王青云拿出《魏律》《刑案集注》这些书看了起来,这些都是崔夫子的藏书,不用问都是抄来的,如今又被王青云抄来。

这《魏律》,还是当时参照秦律修改而来,修改了秦律中大部分的严刑峻法,更是以不合人道,废除了很多的刑罚。

当时王青云问了一句,这么多年魏律未曾改变吗?

毕竟前世每年都有律法修订案,如今《魏律》是百年前的,也不知修改了多少。

崔夫子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不知”。

其实整个县里的《魏律》都是这种,那种类似修订案的东西都是刑部下发的案件判例原则。

也就是有相似案件的可以按照刑部的判例判罚。

这也导致这些判例很少有流出,所以每年判表考的也是学子对于律法的了解。

王青云是准备儒法兼修的,所以对于《魏律》读的很透,相关律法方面的书籍也读的很深。

不过法家名着《韩非子》王青云却是遍寻无果,即便是托村里人到府城也没买到。

童生试还是很简单的,第一场考经义两人都没问题,第二场考应变,却是最考验学子的。

李皓看的是一本《童生集荟》,是往届的优秀判例,文章,词表,类似于后世的优秀文章,标准作答之类的书籍。

看得出来,李皓还是很重视的。

“你过年回家了吗?”王青云问道。

“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李皓如今过年也不回家,就赖在学舍里,这也是因为后母孩子也逐渐大了,李皓也越发不受待见。

“还有钱吗?”王青云问道,因为最近几年李皓用的都是当初李皓母亲的嫁妆,这几年也消耗极大,虽然李皓母亲嫁妆不少,但是只进不出也是消耗巨大。

“还有”李皓也是回答的淡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理寺小饭堂

漫漫步归

梦回九天君相逢

千篇一律一笔浩然

我就一个押钞员,你让我做大佬?

神与秋

衍墨听魂

感觉今天好冷

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

糊糊味的糊糊

穆黎传

神秘兮兮的五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