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山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第一谋士与第一战神,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秦岭北山月,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安城郊的密林里,落叶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似在呢喃着这乱世的纷纷扰扰。
然而,这细微的声响却难以遮掩慕容垂与王猛会面时那凝重得仿佛实质般的氛围。
此刻,天下局势犹如一张庞大而错综复杂的棋局。
各方势力仿若棋盘上的棋子,相互制衡,彼此觊觎。每一步落子皆可能引发风云变幻。
前秦在苻坚与王猛的精心治理下,恰似旭日东升,渐露统一天下的峥嵘气象。
然而,暗处的危机却如影随形,悄然蔓延,恰似乌云在阳光边缘缓缓聚集。
王猛,这位被视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葛亮、当世第一谋士。
他出身贫寒,却凭借自身的博学多才与非凡谋略,隐居华山,仿若潜龙在渊,只待明主现世。
林浩慧眼识珠,将其招致麾下,然后将其献给苻坚,自此,王猛仿若得到了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
他以雷霆手段开启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明法峻刑之下,前秦官场的贪腐之风如遇凛冽寒风,迅速消散,吏治焕然一新。
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让前秦的田野仿若被唤醒的巨兽,焕发出勃勃生机,仓廪渐实,百姓安居乐业。
他重视文化教育,仿若一位心灵的画师,在各族人民心中勾勒出融合与交流的美好画卷,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前秦在他的精心雕琢下,国力蒸蒸日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北方的天空中闪耀,隐隐有主宰苍穹之势。
慕容垂则是名震当世的第一战神。
他仿若战神降世,自幼便勇冠三军。
在燕国的战场上如同一把锋利的利刃,锋芒毕露。
随慕容恪征战四方时,他总是身先士卒,那矫健的身姿在战火硝烟中穿梭。
每一次挥剑都似能斩断敌军的希望,用兵如神,常能以少胜多,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战争奇迹。
在对抗东晋的战役中,他率领燕军如虎狼之师,多次将敌军挫败。
那赫赫威名仿若汹涌的波涛,令周边敌军闻风丧胆,为燕国的边疆安定立下不朽的赫赫战功,成为燕国边疆的坚固壁垒。
此时,天下第一谋士和天下第一战神,正在互相尝试第一次联手。
王猛率先打破沉默,目光深沉似海,悠悠开口:
“慕容将军,昔者田氏代齐,其谋之深,累世方成。今之天下,亦有暗流涌动,姚苌之事,恐非独阴阳家总坛之火那般简单,君观之,此局若何破?”
此语以田氏代齐典故,暗指局势复杂,试探慕容垂对姚苌事件背后深意的洞察,以及是否愿与之共商应对之策。
慕容垂手按剑柄,剑柄上那精美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戎马生涯,他不疾不徐回应:
“王大人,齐之田氏,以小恩小惠结民,渐揽大权。姚苌若有不轨,其行必有所踪,然吾闻‘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行事当慎之又慎,大人聪慧过人,定有高见,垂愿闻其详。”
借古言谨慎之意,同时把话头抛回给王猛,试探其真实想法与谋划。
王猛微微颔首,神色凝重:
“将军所言甚是。昔韩信未遇之时,受胯下之辱,隐忍待机,终成大业。如今前秦欲定四海,亦需忍小谋大。前燕之地,仿若盘中之肉,可食之时,将军当如何抉择?”
借韩信典故,既表达做事需隐忍,又直白地提及前燕问题,刺探慕容垂的忠心与立场。
慕容垂心中一凛,面上却沉静如水:
“大人,韩信虽受辱而志存高远,然其结局亦令人唏嘘。垂于前燕,有故旧之恩,于大秦,有知遇之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此中纠结,非言语可表。且看那晋之石崇,富可敌国,终因权势倾轧而亡,垂只望置身于权势漩涡之外,然事与愿违。”
用石崇典故表明自己对权势争斗的担忧,隐晦传达自己在秦燕之间的两难,且暗示王猛莫要将自己逼入绝境。
王猛目光如炬,似要穿透慕容垂的内心:
“将军重情重义,令人敬重。然古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下若乱,燕秦皆难独善其身。若大秦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如光武中兴,君又何必执着于旧念?”
借光武中兴典故,晓以大义,劝慕容垂以天下苍生为重,放下对前燕的执念,实则观察他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动摇。
慕容垂微微仰头,望向远方:
“大人,光武之兴,赖众臣齐心,百姓归心。今大秦欲成大业,非一人之功。垂虽明白大势,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前燕之事,犹如刺在喉,不拔不快,亦难以下手。且姚苌之事未明,若贸然行事,恐如赵括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以赵括典故强调不可莽撞对燕,再次将话题引回姚苌,回避王猛的部分试探,同时也在提醒王猛处理姚苌之事需谨慎,莫要连累自己。
王猛沉思片刻,缓缓道:
“将军顾虑周全。昔者管仲与鲍叔牙分侍二主,终能携手辅齐桓成就霸业。你我虽各为其主,但如今姚苌之患在前,恰似当年齐之诸患。吾等或可效仿古人,暂弃嫌隙,共图大事。林家与百燕会若能合作,深入姚苌军中,将军以为如何?”
借管仲鲍叔牙典故,提出合作意向,试探慕容垂对合作的态度。
慕容垂手轻轻搭在剑柄上,思索良久:
“大人此计,仿若武侯联吴抗曹之策,颇具远见。吾会中慕容轩,智勇双全,可担此任。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入姚苌军后,应变之权,不可忽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