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5度牧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2章 不起坟 也没有骨灰盒 就是埋入山林中(求五星好评),省部级领导,北纬45度牧场,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二月末的东北,正是滴水成冰的时节。呼啸的北风裹挟着细碎的冰晶,在苍茫的天地间肆意横冲直撞,将整个世界冻成一座巨大的冰窖。
漫山遍野,皑皑白雪如同厚厚的棉被,覆盖着起伏的山峦,远远望去,那连绵的白色一直延伸到天际,与灰蒙蒙的天空融为一体,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单调却又震撼的银白。
冻土层深达一米左右,坚硬得如同钢铁,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被严寒封印,诉说着这个季节的冷酷与肃杀。
孙国华和孙国强哥俩来到老乡家里,向老乡租借了镐头和铁锹。老乡看着这哥俩,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担忧,“这大冷天刨冻土,可不是个容易事儿,你们可得悠着点啊!”哥俩谢过老乡的好意,转身又走到小卖店买了香肠、面包和水。简单的食物,在这严寒里,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丝温暖和力量。他们不确定会多长时间能够完事儿。
四人迎着凛冽的寒风上山,刺骨的风如刀子般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母亲虽然上了年纪,但身体还算硬朗,一路上紧握着父亲的骨灰盒,步伐坚定。孙国华看着母亲单薄却挺直的背影,心中满是心疼与敬佩。
经过一个小时步行,他们到一个位于山坳里的半山坡。这里地势开阔,视野极佳,站在高处向下俯瞰,远处蜿蜒曲折的莲花江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静静地流淌在大地之上。江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冬日的阳光,闪耀着晶莹的光芒。
而近处则是美丽的莲花湖,湖水在严寒中凝结成冰,与周围的雪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冬日景象。尽管原先的老房子在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中难以辨认,但他们都知道,它就在那个方向,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
这个地方承载着一家人太多的回忆。尽管他们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但每一个瞬间都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心中。尤其是父亲,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里行不行?”孙国强哈着白气,跺了跺脚,搓了搓手,然后转头看向身旁的大哥孙国华,满脸期待地问道。
孙国华并没有立刻回答弟弟的问题,他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母亲。母亲静静地站在那里,微微弓着背,身上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袄。她的头发已经花白,被寒风吹得有些凌乱。
孙国华注意到母亲正缓缓抬起头,浑浊的双眼凝视着眼前的景色,仿佛透过这片山水看到了往昔的岁月。他看到母亲的嘴唇微微动了动,轻轻地点了点头:“就在这儿吧,你爸就喜欢莲花湖,这山我还跟他来采过蘑菇呢。”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淡淡的哀伤。
孙国强和孙国华对视一眼,于是,一家人决定就在这里埋葬父亲的骨灰,让他永远安息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
哥俩二话不说,抡起镐头铁锹就开挖起来。镐头重重地砸在冻土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震得虎口发麻;铁锹铲下去,发出“当啷”一声脆响,却只能铲起一点点碎冰碴。
东北的冬天,雪又厚,地又硬,每挖一下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哥俩的额头沁出了汗珠,在寒风中很快就结成了冰碴。
孙国华平日里忙于公务,很少锻炼,身体素质确实不咋地,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两眼直冒金星。但他咬着牙,一刻也不敢停歇,想着尽快完成父亲的安息之所。
足足两个小时,一个约一米深的坑终于挖好了。哥俩瘫坐在雪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双手已经冻得通红麻木。母亲缓缓蹲下身子,带着孙子将父亲的骨灰袋子轻轻放进去。
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四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惊扰了父亲最后的安宁。随后,他们开始用土填埋。
当第一锹土落下时,母亲的身体猛地一颤,仿佛那锹土不是落在地上,而是砸在了她的心上。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原本强撑着的情绪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瞬间奔涌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