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宝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初入江湖,古玩江湖情,乾宝浩,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米仁义认真的思考着,为什么有人平庸,有人平平常常地过一生,而有人却自带光环,富贵荣耀……
人生到底输在哪里?
又赢在哪里?
差距在哪里呢?
茫茫人海,何处觅?
江湖苍穹,哪个是我?
因为有的所谓智商高的人太过于聪明,想的太多,顾虑重重,既想破茧成蝶,又想不劳而获。
顾此失彼,又舍不得付出,想改变现状,又不想付诸行动,天天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以至心生颓废之感。
等到市场都被抢占完了,才“捶心捣肺”,追悔莫及,心生抱怨之态,暗自感叹“上天与之作对”,“英雄生不逢时”,满脸落魄失意之象。
但能赚大钱的人,都是智慧树上结智慧果的“傻子”吗?
只要自己选定一件事,根本不去想那个七八九,而是拼命去干,就如乌龟咬你的手,除非把它脑袋割下来,否则就一定死死地咬住,毫不松口,是一种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气势、精气神。
米仁义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我要成为那种“傻子”,向着我的古玩艺术王国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可就在这时,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心底响起:“你真以为这么容易就能成功吗?”
“今天这些人只是一时兴起,鼓励你,谁知道之后会不会真正支持你的古玩事业,到你那买东西。”
米仁义的心猛地一颤,但很快反驳道:“不管怎样,我迈出了这一步,总比那些只空想的人强。”
然而那个声音并未停止:“就算古玩店顺利开展,古玩界竞争如此激烈,你怎么确保一直处于上风?”
“说不定哪天就被新人取代。”
米仁义握紧了拳头,额头冒出细汗,“那我就不断寻找更珍稀的藏品,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那声音却仿佛更加刺耳:“哼,说得轻巧,哪有那么多珍稀藏品等着你发现,也许最后耗尽家财也一无所获。”
米仁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将周围所有的空气都吸入了胸腔。
他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哪怕最终会面临失败,但至少我曾经全力以赴地努力过!”
“这样也好过一辈子浑浑噩噩、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如今,我绝不会再让任何人或事左右我的决心!”米仁义斩钉截铁地说道。
话音落下,他毅然决然地挺直了脊梁,如同屹立不倒的山峰一般。
随后,他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进了属于自己的古玩店。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一个人若想要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一种叫做“熔断性”的特质以及果断的决断能力。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明确知道何时该拿起,何时又应放下。
因为缺乏这种精神的人,无异于在慢慢地自我毁灭。
当做出决定之后,便无需再有丝毫犹豫,直接付诸实践即可。
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仅仅停留在脑海中的无数次设想远远比不上一次实际的行动。
唯有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触摸到那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
回首往昔岁月,那些已经流逝的日子如同一幅幅画卷在米仁义眼前徐徐展开。
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刚刚踏入“古玩行”的那段青涩时光,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不禁感慨万千。
那时的他充满朝气与梦想,对未来满怀憧憬。
然而,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
但正是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不断成长、蜕变,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米仁义深知,想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永远不能失去自己内心的主心骨。
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局势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机遇;同时还需经过千锤百炼,不断磨砺自身的能力和意志。
此外,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还要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群策群力,如此方能达成目标。
流年似水,往事如烟。
但只要始终心怀希望,心向朝阳,并勇敢地与时光并肩前行,那么成功的曙光必将照亮前方的道路。
年轻时候的米仁义曾经全身心投入到古玩店中,整日忙碌着,与前来的客人热情交流,介绍着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
尽管内心仍有一丝担忧未来的阴霾,但此刻他全身心投入其中。
还依稀记得,一位老者曾来到他的古玩店,缓缓行走,他目光深邃,透着一种独特的睿智。
老者在一件看似普通的瓷器前停驻良久,米仁义见状便上前解说。
老者微微点头后说道:“年轻人,你很有冲劲,但古玩这一行,水太深。”
米仁义心中一紧,以为又是来打击他的,正要开口辩解。
老者却接着说:“不过,我看得出你眼里的热爱与执着,这很难得。”
老者指了指那件瓷器,“这件藏品其实大有来头,如果好好利用它的价值,可以为你的古玩店打响名号。”
米仁义惊喜万分,连忙请教。
老者微笑着分享起自己多年的经验与见解,米仁义如获至宝般认真倾听。
这一刻,他更加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遇到贵人相助,而自己所追求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回想着自己的从前,内心感慨万千……
80年代中后期,米仁义原来是在家待业青年,凭父母亲的关系,在北京一家国企宣传处上班,过着轻松而自在的工作。
米仁义上班时无所事事,没有具体的工作而干,平时在单位里只是看看书,或打扫下办公室卫生、打热水、去传达室拿报纸等杂活由于经常看些历史类的书籍……
渐渐地对古玩古董感兴趣起来,就一门心思“扎进”这个古玩江湖里,认真地“游泳”起来,反而生活过的充实了,仿佛时间不够用,慢慢的改掉以前“懒散松胯”的样子。
有一天闲着没事,就坐公交车去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西南的古旧物品市场去转转。
这潘家园原叫潘家窑子,当家做主的人民群众,认为窑是谐音不好听,就改为潘家园,一直延续至今。
早期当地居民是把家里不用的物件拿到此地互换,这地方连厕所也没有,有时找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大小便,一到夏天,空气中弥漫着骚臭之气。
有些人卖一些旧瓶罐、破盘碗、废铜烂铁、旧电器、旧缝纫机、旧自行车等。
到了80年代白桥不让摆摊了,这些人又回到潘家园,1985年后规模逐渐大了起来,1992年才建立潘家园旧货市场,2000年营业执照才批下来。
如今的潘家园已今非昔比。
走进潘家园旧货市场,那热闹喧嚣的氛围便扑面而来。
狭窄的过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摊位,各种古玩、字画、旧书、老物件杂乱却有序地陈列着。
摊主们大声吆喝着自家宝贝的独特之处,有的操着一口京片子,说得天花乱坠;有的则淡定地坐着,只等识货之人前来。
买家们穿梭其中,眼神中透着好奇与精明。
有的人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着小件瓷器,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要透过岁月的痕迹看穿它的前世今生;还有的人在一堆旧书中翻找,希望能淘到一本失传已久的孤本。
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这边为了一件玉佩争得面红耳赤,那边却因为一幅画成交而欢声笑语。
阳光洒落在这些充满故事的物件上,灰尘在光线里飞舞,整个潘家园像是一座巨大的时光宝库,每一个角落都藏着往昔的记忆,散发着一种独属于它的神秘魅力……
闲话少说,话说米仁义来到了潘家园这个地方,当时是北京六月份的夏天,天气很闷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