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墨家跟儒家能合作?骗鬼呢!
穿越末日来见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4章 墨家跟儒家能合作?骗鬼呢!,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穿越末日来见你,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战国时期,社会上普遍推行着“三年之丧”的习俗。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墨家学派,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厚葬”和“久丧”之风,并倡导“节葬”以及缩短丧葬时间。
墨家之所以持有这样的观点,其出发点在于对社会财富的珍惜和合理利用。他们深刻认识到,如果任由“厚葬”和“久丧”的风气盛行下去,将会给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过度的葬礼花费必然导致国家财政的贫困,大量劳动力长期投入丧葬事务也会使得人口减少,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最终致使刑法和政务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为此,墨子精心制定了一套相对简单且经济实惠的埋葬办法。根据他的规定,只需使用厚度仅有三寸的桐木棺材即可,同时逝者入殓时穿着两件衣服便足够。在送葬过程中,人们应该遵循“哭往哭来”的原则,适度表达悲痛之情,但不应过分沉溺其中。待安葬完毕后,生者应迅速回归正常生活,继续投身于劳动生产当中。
不得不说,墨家所提倡的这种方式本质上并无过错,它体现了一种理性对待生死、注重实际效益的态度。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务实的理念却常常遭人非议指责。这无疑成为了墨家的一大无奈之处。
相比之下,儒家不仅高度重视礼仪规范,还特别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在孔子传授给弟子们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当中,“乐”占据了一席之地。“乐”与“礼”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着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的关键作用。通过音乐的熏陶,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领悟和遵守各种礼仪准则,从而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音乐作为一种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宣泄情感的活动和体验,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和享受。
但在古代社会里,音乐仅仅是贵族们所专享的娱乐方式,与民同乐根本就不可能,普通人对于乐根本就接触不到,墨家学派却对音乐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从根本上并不建议其存在。尽管这样的观点略显极端,但追根溯源,其初衷并无大错。
儒家所谓的君子六艺时,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自其诞生之初,便已然将广大普通百姓拒之门外。此外,儒家思想坚信,一个人生命的长短、财富的多寡以及国家的兴衰治乱等诸多方面,皆由上天注定且无法更改。这便是广为流传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之说。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墨家坚决地否定了儒家的这种“天命论”观念,并大力主张“非命”学说。他们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奋发向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创造未来。
同样,儒家重名而不重实,墨家则是刚刚好相反,重实而不重名,并且对于儒家提起的天地君亲师这种说法也觉得有些嗤之以鼻,亲就是亲,一定要分个内外,分个深浅在墨家来看也同样不对,
简而言之,墨家跟儒家的冲突太多了,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上的,理念上的,这一单就算是墨家分化了,这些核心终究不会改变,而现在,两家人居然到一起了,还开设了学院,单纯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已经让李逸不可置信,甚至是怀疑其中铁定有问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