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班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4章 终点之前,十一个疯子,鲁班班班,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能是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吧,总之在亲眼看到血瀑布之后,我才发现它比我预想中的、甚至比照片上看到的更像地狱。
那是一种很难用语言形容的感觉,只有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才能切身体会那种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甚至另一个维度的恐怖。
白里透蓝的冰川紧紧附着在地面上,犬牙交错似的边缘,仿佛某种巨大野兽的利爪、以无可撼动的力量死死镇压着这片土地。
然而泰勒冰川所处的麦克默多干谷,是一片由地热活动、以及温室效应共同造就的无冰区。
所以除了白里透蓝的冰原外,视野中占比更多的,是裸露在空气中的、獠牙一般狰狞的褐色山岩,又使得这里像是处于某种巨兽的口腔之中。
在这样一片充满原始、野蛮气息的场景中,血瀑布就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不速之客,突兀的出现在冰原和冻土的交界处。
那真的像是一道伤口。
像是某种巨兽的心脏被刺穿,一刻不停的向外涌着血一样的暗红色液体。
好消息是,水流的压力没有我预想中的那么大,所以没有形成那种血水喷溅的恐怖场面。
但坏消息是,水流的压力没有我预想中的那么大,所以液态的“血水”几乎只附着在“伤口”表面,不断鼓胀、收缩着,像是一颗巨大的心脏、或者某种畸形的肉瘤。
而在血瀑布的出口下方,是一片逐年累积、冻结的猩红冰壳。
它可能有几百平米那么大,随着逐年增厚、逐渐蔓延到周围裸露的岩石上。
在那层层叠叠的猩红冰壳的底下,还能隐约看到流淌的血水,莫名给人一种血腥屠宰场的既视感,而且还是正在运营的那种。
除了这种视觉上的冲击,空气中那股浓烈的、几乎和血液一般无二的铁腥味儿,也不断刺激着我每一条紧绷的神经。
而在我被这幅场景所震撼时,“杨佩宁”已经加大马力,从距离血瀑布大概三十米的、一处较缓的冰坡冲了上去。
借着冲坡的惯性往前冲了几十米后,又慢慢降速直至停车、随后换上倒挡、慢慢倒回到了血瀑布附近。
“下车吧。”
“杨佩宁”停好车后招呼一声,而在他打开车门的瞬间,车里那股铁腥味儿又浓郁了十倍不止!
我的胃里突然一阵痉挛,但还是下意识想要安抚身边的刘晓星,结果转头才发现她已经下车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忽然发现刘晓星的身上,似乎还保留了一丝“人机感”,至少在面对那血腥的场景时,她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不过除了“人机感”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她知道那并不是真的鲜血,所以没有像我这样展开联想、自然也就不会因此感到恐惧。
心里这样胡乱的想着,我自己打开车门来到外面,同时“杨佩宁”也打开了位于车尾的侧开尾门。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
我们乘坐的这辆履带式雪地车,内部结构和面包车差不多,除了前面的两排座椅,后面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空间、是用来摆放科考所需的设备的。
当然,我们用不到、也不会用那些设备,所以这部分空间基本是空的,但如果想从标准配置的工具架上找什么东西,正常是应该从尾门去拿的。
所以看到“杨佩宁”打开尾门,我的心几乎立刻就提了起来,双手不自觉的兜住袖口,生怕刚才偷藏的地质锤掉出来。
但其实这种掩饰根本没用。
能不能骗过“杨佩宁”暂且不提,重点是车上的工具架,不只是简单的金属架子,在每一层的置物板上,都有固定工具用的专属凹槽,少了什么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所以在我刚兜住袖口的时候,就开始感觉左边的脸颊有点发痒,再一转头、便迎上了“杨佩宁”意味不明的审视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