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玉石方法
一只山竹榴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6章 玉石方法,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一只山竹榴莲,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还有备用镜片吗?\"李长生问道。
李教授摇摇头:\"有,但都是同一批材料,很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
\"重新订购高纯度材料需要多久?\"
\"至少一个月,还要看运输情况。\"
李长生沉默了。一个月的延迟意味着什么,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一个月后,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先机。
总装室内的气氛凝重到极点。科学家们面面相觑,眼中写满了失望和担忧。
就在这时,李长生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道光芒:\"我有个方案,可能有些冒险,但值得一试。\"
他快步走到通讯器前:\"立即联系赵刚局长,就说我需要一块上好的和田玉,要透明度最高的那种,立刻送来。\"
\"和田玉?\"科学家们一头雾水。
李长生没有多做解释,转身对李教授说:\"调出光刻系统的具体参数,我需要重新进行一些计算。\"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李长生埋头于一堆复杂的计算中。众人不敢打扰,只能焦急地等待。
赵刚亲自送来了一块拳头大小的和田玉,通体透明,呈现出淡淡的青色。
\"这是从博物馆借来的国宝级文物,据说是乾隆年间的贡品。\"赵刚递过玉石,低声问道,\"你要这个做什么?\"
李长生接过和田玉,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他招来几位工匠,其中有一位是专程从苏州请来的玉雕大师。
\"张师傅,请您按照这个图纸,将这块玉石加工成一个精确的光学元件。\"李长生将一张详细的设计图交给玉雕大师,\"要求精度到千分之一毫米,表面光洁如镜。\"
张师傅仔细看完图纸,吸了口冷气:\"这个精度…………传统工艺很难保证啊。\"
\"我知道您能做到。\"李长生坚定地说,\"我研究过传统玉雕工艺,尤其是宫廷御用的精细技法。古人没有现代仪器,却能创造出极致的工艺品。这种精湛的手艺,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的。\"
张师傅沉思片刻,点点头:\"我尽力一试。不过需要特殊的工具和环境。\"
\"一切已经准备好了。\"李长生领着他来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工作间,里面摆放着各种传统玉雕工具,还有现代的精密测量仪器。
接下来的六个小时,张师傅几乎足不出户。他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测量手段,一点一点地将和田玉打磨成设计图上的形状。玉屑如同细雪般飘落,每一刀都小心翼翼,生怕出现丝毫偏差。
\"这简直是把祖传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啊。\"赵刚在一旁小声感叹。
李长生专注地观察着整个过程:\"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了太多宝贵的智慧和技艺。现代科技固然先进,但在某些领域,传统工艺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终于,在第八个小时,一件晶莹剔透的玉制光学元件呈现在众人面前。
\"精度检测通过!\"测量员惊喜地宣布,\"误差控制在千分之零点八毫米以内,符合设计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