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叁捯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7章 台宫谏言,大秦哀歌,癫叁捯肆,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须臾,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插话道:“原来如此!待诸事顺遂,魏国朝堂彻底被我们布局渗透。
魏无忌正式被架空失势,手中再无实权之时。
那便是我大秦再度厉兵秣马,准备挥师伐魏的绝佳时机。”
“正是如此,虽说当下我们与魏国谈和了,但这份一纸协约并非不可更改。”
说到这,秦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带着几分狡黠的笑意,继续道:“到时候,只需随便寻个由头,譬如魏国边境驻军异动,或是他们对秦国商贾苛待,便可轻而易举地撕毁协约,再度对魏国发动攻击。
这种事,山东六国为了利益,可没少做,秦国行事,又何须瞻前顾后,顾虑太多虚名。”
秦臻说这话的时候,神色坦然,毫无愧疚之色,一脸的理所应当。
在战国进入中后期之后,天下局势变得愈发错综复杂。
各国皆心怀鬼胎,在这乱世中谋夺霸权,明争暗斗一刻不停。
在这个充满权谋与算计的时代,诚信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各国之间的承诺,常常被轻易违背,出尔反尔的事情屡见不鲜。
各国君王眼中只有利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今日盟友,明日便可能兵戎相见。
就拿去年楚国来说,彼时楚国面临着来自魏韩齐三国的压力,形势危急。
楚国朝堂之上,群臣无不失色,君王亦愁眉不展。
在这危机关头,楚国毫不犹豫地向秦国发出求援信号,言辞恳切,期望秦国能念及两国旧情,施以援手。
秦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答应了楚国的请求,并派出了军队前去支援。
然而,世事无常,仅仅过了一年,楚国就翻脸不认人了。
朝堂之上,新的利益诱惑让楚国君臣动了心思。
楚国在权衡之下,竟不顾道义,不仅没有对秦国的援助表示感激,反而加入了合纵联盟,与其他国家歃血为盟,一同调兵遣将,剑指秦国。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以此语针砭时弊,讽刺那些言行不一、反复无常之人。
这个成语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社会现实。
在政治舞台上,国家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的核心准则,稳坐主导地位。
在利益的天平面前,那些看似庄重严肃的协议,实则不过是基于当下各方势力激烈博弈而达成的权宜之计,仅仅是无甚根基的口头承诺罢了。
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势力权衡自身得失,为争取最大利益在谈判桌上你来我往。
此类协议既因缺乏坚实的利益捆绑,无法使各方形成真正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又没有可靠的强制执行力作为保障。
一旦局势发生变动,各方利益诉求随之改变,它便在瞬息万变的局势里,随时可能如泡沫般破碎,继而消散于无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