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提议
玫瑰花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章 提议,穿越大明崇祯,大明还有救,玫瑰花酿,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到这里,兵部尚书的语气中不禁带上了几分悲愤与无奈,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意已决,愿以自身之去留,唤醒朝堂之清明,激发天下士子之热血,共赴国难。若诸位愿与我同舟共济,共赴此难,便请随我联名上书,向陛下请辞。若不愿,李某亦不强求,但望诸位日后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这风雨飘摇的大唐江山尽一份绵薄之力。”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便是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有人震惊于兵部尚书的胆识与魄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有人则面露犹豫之色,深知此举一旦实施,必将引起朝野震动,后果难料;更有甚者,已暗自思量起自己的退路,生怕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受到牵连。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几位平日里与兵部尚书交好的重臣纷纷站了出来,他们或慷慨陈词,或掷地有声,纷纷表示愿意追随兵部尚书的脚步,共同书写一段忠肝义胆的传奇。随着他们的加入,原本犹豫不决的众人也逐渐被这股热血所感染,纷纷表态支持。
就这样,一场看似不可能的集体辞官行动,在兵部尚书的倡议下悄然酝酿。而这场行动,不仅是对腐败朝政的一次有力抗争,更是对忠诚与担当的一次深刻诠释。它像一把锋利的剑,直刺朝廷的腐朽之处,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士子心中的希望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段历史将被无数次传颂,成为激励后人勇往直前的不朽篇章。
夜色如墨,深深笼罩着京城,月光稀薄,难以穿透厚重的云层,为这即将掀起的波澜平添了几分压抑与不安。兵部尚书的府邸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坚毅而布满忧虑的脸庞。他,作为朝中重臣,手握兵权,本应是权倾一时的存在,此刻却眉头紧锁,心中翻涌着前所未有的波澜。
夜深人静之时,一封封密信悄然传递,它们如同暗夜中的信鸽,穿梭于高墙深院之间,携带着一个足以震撼朝野的秘密——兵部尚书决定,为了扞卫心中的正义与朝堂的清明,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行动。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勉强穿透云层,洒向皇城时,兵部尚书的府邸前已聚集了朝中众多文武官员。他们或立或坐,神情各异,但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那是对现状的不满,也是对变革的渴望。
“诸位同僚,”兵部尚书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周围的喧嚣,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我们身居高位,本应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然而,近年来,朝堂之上,奸佞当道,百姓疾苦,我们却束手无策。今日,我提议,我们集体辞官,以我们的行动,唤醒沉睡的正义,唤醒那个本应属于我们的清明世界!”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惊雷,震得在场众人皆是一愣,随后,是压抑已久的情感如火山般爆发。有人激动地站起身来,大声附和;有人眼含泪光,低声啜泣;更有人紧握双拳,誓要与兵部尚书共进退。
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悲壮而又激昂的气息,仿佛连那沉重的城门也为之颤抖。这场突如其来的集体辞官,不仅是对现状的抗争,更是对理想的坚守,对信念的执着。
随着日头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消息像野火般蔓延开来,整个京城乃至全国都为之震动。人们纷纷议论,有人赞叹他们的勇气,有人担忧他们的命运,更多的人则是被这股力量所感染,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何为真正的忠诚与担当。
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兵部尚书和他的同僚们,正以他们的行动,书写着一段不朽的传奇。他们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终将化为尘埃,但他们所留下的精神,却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为追求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奋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