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岛的玛格纳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讲: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一a),属灵书籍,巴登岛的玛格纳顿,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当你采取行动的时候,圣灵的引导会更清楚,行驶的车子比还没有启动的车子容易转弯,车子不动的时候很难转动方向盘,基督徒也是一样,起来行动、去找点事做,一面做、一面让圣灵来引导你,不要光留在原地不动。
于是保罗一行人过了欧洲,来到一个叫尼亚波利的港口城,但是他们没有停留在那里,他们先到马其顿的一座要城腓立比,腓立比这里比较靠近内陆,以后我们会谈到《腓立比书》。保罗一等到可以离开腓立比,其实他是被赶出去的,他就前往这座要城帖撒罗尼迦,他在帖撒罗尼迦的会堂向犹太人讲道,保罗的作法总是先传福音给犹太人,他说他先是欠犹太同胞的债,再是欠其他人的债,所以保罗先去会堂,但是每次这样做都会惹上麻烦,有些犹太人会相信他的话,但是有些犹太人则气愤填膺。在每一个会堂里,最愿意听他讲道的是占少数的“虔诚人”,这些人不是犹太教徒,没有受过割礼,但是他们对上帝有兴趣,他们到会堂是因为觉得犹太人的神是真神,所以他们可以说是一群有兴趣的观察者,是会众中少数的一群,称做“虔诚人”,我们的圣经版本大多译作敬畏上帝的人,但这其实是个头衔,用来形容相信以色列神的非犹太教徒,这是保罗在传福音的时候,最容易带领信主的一群人。
今天在教会中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最容易信主的是教会中占少数的一群人,而不是那些表面上很认真的人,这些人对信仰有兴趣,想要追求真理,保罗在各城中传福音的时候,就是这群虔诚人最容易信主,但是犹太长老却对这种情形感到气愤,因为保罗对这些虔诚人说:你们不必进犹太教,就可以归属上帝。但犹太人领袖不是很高兴,犹太人领袖他们希望大家都能够受割礼,成为会堂的会友,所以保罗通常在会堂讲道两三个礼拜之后就得离开,大概只讲了两三个安息日就会被赶出去,有的时候保罗还会故意的在会堂隔壁的学堂成立教会,继续造就他在会堂里带领信主的那些人,这样做不是很有技巧,却很有效,不久之后他就离开教会,往其它地方去传福音。
犹太人很嫉妒他带领信主的人,这些大多是外邦人,他们虽然以前去过会堂,却大多是外邦人,犹太会堂开始流失会友,我想他们心里一定很嫉妒。他们有一次甚至故意对施洗约翰说:你知道吗,现在耶稣施洗的人比你要多很多,他在河里施洗的人比你施洗的还多。嫉妒很可怕,所以这些犹太人抵挡保罗,保罗不得不离开,因为他们煽动人民起来暴动。而保罗带领信主的这些人被迫签下约定,保证和平,保罗为了他们的安危,就自愿离开往庇哩亚去,所以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待的时间很短,却留下一个稳固的教会。我真想知道保罗是怎么做到的,才建立教会几个礼拜而已,就能够放手离开,当然他们是很熟悉圣经,有很多人待过会堂,但是保罗离开的时候,教会很健全,我相信一定是因为教会得救的根基稳固,彼得那一整套得救的步骤,他们都做到了,也就是悔改、相信、受洗、被圣灵充满,如果一开始就做到这些,基础就会稳固得多,所以保罗继续前往庇哩亚,但是把西拉和提摩太留下来,大家对他们两个人比较没有敌意。
于是保罗独自前往庇哩亚,(你也许知道保罗在庇哩亚惹了大麻烦),又被迫离开,现在他独自往南,来到雅典,他在那里的时候也很不好受,他在亚略巴古讲道,却遭到嘲笑,有几个人信主,但是他没有在那里建立教会。
接着他前往哥林多,这个时候保罗其实已经士气非常低落了,我们必须要晓得,他在腓立比被关,遇到地震,然后被送出腓立比,来到帖撒罗尼迦,又惹上麻烦,为了不给信徒惹麻烦,保罗不得不离开,到庇哩亚,又惹上麻烦。犹太人一路跟踪他,他到处惹事端,然后他来到雅典,遇到许多哲学家,他们听见他讲耶稣复活就嘲笑他,虽然他带领了几个人信主,却无法在那里建立教会。所以,他来到哥林多的时候,心情十分沮丧,他在《哥林多前书》说: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又软弱又惧怕,对自己失去信心。这种心情我们可以了解,我们都公认保罗是最成功的宣教士,但是很少有人喜欢经历一波又一波的挫折,他接连地遭遇到了许多的不幸,当他来到哥林多的时候,他说:我已经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个时候保罗他的心情确实是十分沮丧的。
但是这个时候,提摩太和西拉赶来了,而且他们带来了大好的消息,他们告诉保罗说:帖撒罗尼迦教会的状况好极了,他们诚心领受圣经的话,忠心跟随上帝,根本不用替他们操心。他们虽然也提到过一两个问题,但是主要是想要鼓舞保罗的士气,保罗从马其顿一路被追赶到亚该亚,也就是今天的希腊,保罗觉得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每一个事奉的基督徒,听到你带领信主的人在信仰上站立得稳,都会觉得受到鼓舞,当你遇到多年前带领信主的人,你会很想知道他们的属灵生命现在如何,当你知道他们仍然持守信心,你就会受到鼓舞。
所以保罗在哥林多时,提摩太和西拉带来好消息,说帖撒罗尼迦教会的状况很好,虽然有几个问题,但不是很严重,保罗就决定写信给他们。他不能亲自去,因为他正在处理哥林多教会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多得不得了,但是他决定至少写一封信过去,新约圣经于是就这样开始了。另外还有别的好消息,他们除了从帖撒罗尼迦带来好消息,还从腓立比带来奉献,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因为保罗来哥林多时身无分文,所以他又回去做织帐棚的工作,到织帐棚工人聚集的街旁缝制羊毛布料,做成帐棚。他在那个地方认识了一对织帐棚为生的犹太夫妇,这对夫妇他们刚刚逃离逼迫基督徒的罗马,他们就是百基拉和亚居拉,这对保罗也是个鼓励,于是他们三个人就坐在街上一起织帐棚。接着听到好消息说帖撒罗尼迦教会状况很好,而腓利比教会又送奉献来,所以保罗觉得很好,可以暂时不用织帐棚,专心把哥林多教会的基础打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