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官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8章 开业,三阳刺猬仙,稗官流,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采 女
道教传说中一位精通房中术的神女。采女在汉代宫廷中,原指三等的宫女。《后汉书·皇后纪序》曰: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后世又称彩女,通常指普通宫女。在中国古代房中术书籍中,采女是彭祖的学生,由君王派向彭祖学习房中之术。《医心方》卷二八称:素女云:有采女者,妙得道术。王使采女问彭祖延年益寿之法。另据《墉城集仙录》记载,采女为商王宫女。少得养神之道,年二百七十余,视如十五六岁少女。相传商王留彭祖于掖庭,使采女问道于彭祖。采女问延年益寿之法,彭祖答曰:“服元君太一金丹,可白日升天,上补仙官,爱精养神,服食草药,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飞行,阴阳运凡,导引屈伸,使百节凡行,关机无滞,坐忘炼液,皆可以令人久寿。”采女面受修道之要,以教商王,商王行彭祖之道亦三百岁。
电 母
电母为道教神谱中掌管闪电的女神,俗称闪电娘娘 金光圣母。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其神性最初概为男性神,是自电父衍化而来。在早期的民间信仰中,雷神兼司闪电,故雷公造型有两目如镜。后来雷公电父分职,至汉时已有电父之称。《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辂别传》云:天昨檄召五星,宣布星符,剌下东井,告命南箕,使召雷公电父风伯雨师。随着雷神逐渐男性化,电神也自电父过渡到雷神的配对神,遂称为电母。唐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卷一六《补安南录异图记》曰:然后使电母雷公,凿外域朝天之路。宋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中有麾驾雷公诃电母的诗句。 除此关于电母的来历又有诸神传说。《铸鼎余闻》云:致道观雷部前殿,列电母秀使者,名文英。元代军中有电母旗。《元史·舆服志》称:电母旗,其上形象为:画神人为女人形,衣朱裳白裤,两手运光。电母形象还出现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小说中,后者称其为金光圣母。明代余象斗《北游记》又称电母为朱佩娘娘,雷神曾给予她两面雷电镜,为雷神打人时照明。清代黄斐默《集说诠真》载,清代民间将电母塑成容貌端雅的女子,两手各执一镜,号为电母秀天君。其形象应与明代小说有关。
总之电母为雷神属部神,与雷神相配,民间信仰中多与其他气象神合祀。兰州金天观中设有雷坛,专门供奉雷祖,左右分列十大雷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恃立其下。
雷公
先秦时期,《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 (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 《楚辞·离骚》:”鸾皇为余前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洪兴祖补注:”轩辕主雷雨之神。一曰雷师。丰隆也。“
汉朝时期,《淮南子·地形训》记载:“雷泽有神,龙身人头。” 《论衡·雷虚篇》记载:“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 《诗纬含神雾》记载:“华胥氏因踏雷神足迹,感而有孕,生伏牺。\"
东晋时期,《搜神记》记载:”(雷神)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状如六畜,似弥猴”。
唐朝时期,《云仙杂记·天鼓》记载:”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宋朝时期,《太平御览》卷13引《尚书·洪范》:“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其出入也。雷出地百八十三日而复入,入则万物入。入地而百八十三复出,出则万物亦出。” 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记载:“(雷公)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梦溪笔谈》记载:”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