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线军工生产计划
一只山竹榴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三线军工生产计划,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一只山竹榴莲,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此,十一月底,李明远规划的第一条机床生产流水线正式投产。
寒风掠过红星轧钢厂的厂区,却丝毫无法冷却厂房内的火热氛围。
此时的轧钢厂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原本破旧的车间被彻底改造,崭新的设备整齐排列,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器。
这不是普通的流水线,而是一条能够生产机床的\"母机生产线\",也就是李明远计划中的第一次工业母机革命。
\"这太神奇了!\"娄厂长站在高处平台上,俯瞰整个生产车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用机床生产更多机床,这简直是……自我繁殖啊!\"
李守正站在一旁,笑着摇头:\"用'生态系统'来形容更准确。小李这套理念太超前了,机床生产机床,机床再生产炼钢设备,形成完整的工业链条。\"
李明远并不在高处观摩,而是亲自在生产线上指导工人调整一台精密铣床。
这条母机生产线是整个计划的核心,一旦全面运转,轧钢厂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高精度机床,进而为其他生产线提供设备支持。
\"轴承安装角度再调整0.2度,这样精度会更高。\"李明远蹲在机器旁,耐心地向几位年轻工人解释着,
\"记住,机床制造最核心的就是精度,哪怕是头发丝厚度的误差,在后续加工中都会被放大。\"
年轻工人们虔诚地点头,仿佛在聆听神谕。
这一个月来,李明远在厂里的地位已经提升到近乎神话的程度。
他那些匪夷所思的创新和屡试不爽的方法,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午休时分,李明远回到办公室,桌上堆满了各种报表和图纸。
打开装订好的生产周报,嘴角微微上扬——十月份的产量已经比改造前提高了40%,而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李明远关上办公室的门,确保没人打扰后打开了系统空间。
三线军工生产计划悬浮在眼前,每一份都详尽到令人发指。
所谓\"三线军工生产\",指的是三条专门的军工生产线:轻武器线、火箭武器线和后勤装备线。
根据系统提供的知识,这三条生产线将极大提升国家的军事工业能力,特别是在可能到来的冲突面前。
第一条:轻武器生产线,轻武器线核心在于三个革命性改进:弹壳循环系统、包装轻量化和生产自动化。
每个弹壳必须经过回收,重复冲压使用三次。这需要建立完整的回收体系,从前线到后方,形成闭环。
旧弹壳回收后经过特制清洗机处理,去除火药残渣和氧化物,然后重新冲压成型。
这样能节省70%的铜材,解决最大的原材料瓶颈。
包装方面,传统钢制弹药箱全部替换为处理过的硬木箱,重量减轻60%,成本降低80%。
金属弹链改为帆布弹链,不仅节省金属,还降低士兵负重,提高机动性。
生产自动化是最大挑战,需要改造整条生产线,采用半自动冲压设备和流水化装配,将产能提高至少5倍。
第二条,是火箭武器生产线。
李明远的眼睛在讲到这条线时格外明亮。
这才是真正的王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