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特殊情况
吏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8章 特殊情况,祁同伟进国服,半步登天,吏和,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祁同伟和梁璐对视一眼,同时跪坐在泥泞中。\"对不起。\"他们的声音穿透雨幕,\"对不起,让你们等了这么久。\"话音未落,矿洞内涌出无数光点,汇聚成青衣女子的虚影。这次她的面容不再狰狞,斗笠下露出的,是张带着淡淡微笑的年轻女子脸庞。
青衣女子抬起手腕,银铃发出空灵的声响。梁璐的青铃印记光芒大盛,与空中的光点融为一体。当最后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矿洞彻底崩塌,飞扬的尘土中,无数银铃从地底升起,叮叮当当的声音里,夹杂着矿工们爽朗的笑声。
雨过天晴后,村民们在矿洞旧址上建起了一座\"地脉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当年矿工的遗物,梁璐捐赠的银铃复制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生态修复的历程。每到整点,馆内便会响起柔和的铃铛声,那是声波系统模拟的地脉之音。
国际生态论坛上,祁同伟展示了一段特殊的视频:月光下的庄园,夜香菌与声波共振,老槐树的年轮与土壤监测数据同步跳动。当镜头扫过梁璐脸上的青铃印记时,台下的专家们纷纷举起相机。\"这不仅是生态修复的奇迹,\"祁同伟合上账本,\"更是人类与自然达成和解的见证。\"
多年后,庄园的试验田里培育出了新品种的\"铃响稻\"。每当微风吹过,稻穗碰撞便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恍若无数银铃在田间摇曳。梁璐带着孩子们辨认野菜时,总会指着远处的纪念馆说:\"土地记得所有的故事,只要我们愿意倾听。\"
而祁同伟的账本,早已写满了厚厚的十二册。
油墨未干的字迹在台灯下泛着微光,最新一页记录着\"铃响稻\"的基因图谱——那些在显微镜下呈现螺旋状排列的碱基对,竟与老槐树上的古老图腾如出一辙。窗外的夜香菌适时地发出荧荧绿光,在玻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宛如无数小铃铛在闪烁。
\"又在写你的'天书'?\"梁璐端着菌菇汤推门而入,鬓角沾着的草屑还带着日间辨认野菜时的气息。她将瓷碗放在堆满土壤样本的桌角,目光扫过墙上密密麻麻的时间轴,从二十年前的菌灾到如今的生态网络,每个节点都用红笔标注着,像一串串联生命的绳结。
祁同伟忽然轻笑出声,笑声惊飞了窗台上休憩的萤火虫。\"你说可笑不可笑?\"他翻开泛黄的第一册账本,1998年那场噩梦般的记录仍带着当年的霉味,\"那会儿我们以为用科技就能驯服土地,现在却发现最精准的'算法',早写在千年前的农耕典籍里。\"
话音未落,监测站的警报突然转为舒缓的编钟声——这是地脉网络检测到异常时的特殊预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