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脑机接口,外骨骼装甲专家,陆凯明
钟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章 脑机接口,外骨骼装甲专家,陆凯明,考上行星防御岗,领导劝我冷静!,钟甫,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头盔是外接式脑机接口。
捕捉人脑微弱电信号。
理解电信号后,传导给机械手臂,进行远程操作。
陈望试了试。
非常流畅。
就是手指的精细度,还没有达到人类手指程度。
“未来,脑机接口+义肢,肯定能帮助到很多有需要的人。”
陈望感慨道,“果真,科技改变人生啊。”
边上一位跟陈望年纪差不多的工程师激动不已,“对啊!这条科技线继续发展,未来,《环太平洋》中的巨型机甲,都能变成现实!”
陈望,“……”
因为有强大财力作为支撑。
有几十年如一日教育领域投入。
如今,龙国科技界已经到了成熟迸发的时期。
六代机、量子计算机、AI等等领域,都取得了无法想象的成就。
年轻的科学家、工程师,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连巨型机甲都有信心变为现实。
陈望感叹:要不是有挂,自己真没办法跟这些人竞争啊!
“哦哦,你好你好,我叫陆凯明,主攻脑机接口、作战机甲研究。”
对方伸出手来。
“陈望。”陈望予以回应。
陆凯明点点头,“我们今天到这边来测试新设备,以后有机会合作啊。”
交换联系方式后。
陈望就先离开了。
所长王昊奇说,陆凯明来自南方的某个秘密研究机构,具体属于哪个单位,他也不太清楚。
陈望自然也没有多问,毕竟,自己虽然挂着“行星防御岗”的职务,背后还主导月球微重力工厂开发呢。
陈望跟几位工程师碰头,了解微重力工厂生产制造的进度。
模块化的工厂生产倒是顺利。
只是。
西北航天中心,给“近地天体开发公司”提交了一份成本计算报告。
现在报告,就在陈望跟前。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单次发射成本约 8.5亿元。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单次发射成本为 3.5亿元。
组建月球模块化微重力冶炼工厂,需要分多次,将“模块”送到太空。
每个“工厂模块”,直径7.6米,长度16.8米。
这是压缩折叠后的尺寸,到了月球会伸长,变得更大。
因此,必须采用重型“长征”系列火箭。
单次发射成本,将在8.5-11亿之间。
将要进行至少30次发射,才能将“月球模块化微重力冶炼工厂”送到太空。
还不包括飞往月球,月球作业,建成月球发射基地等等成本。
王昊奇说道,“陈工,航天局内,已经有质疑的声音,认为成本太高了,目前进行太空采矿过于超前,不应该将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上面。”
陈望皱眉深思。
因为万东主任说,身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心,所以不要考虑钱的问题,所以自己一直没往这方面想。
的确啊。
太费钱了。
必须要将发射成本降低,才有未来。
陈望琢磨:难道要来太空电梯?
唔……
不行。
即便用【万界 AI】拿下太空电梯方案,估计没有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造不出来。
喊着节约成本呢,这不是给自己添堵?
“看来,下一次【万界 AI】冷却期到了,得先解决低成本太空运输方案。”
陈望心里嘀咕着。
不过,今天他到8001所卫星工厂来,不是深入探究解决低成本运输方案。
“王所长。”
“我需要进行一次行星拦截技术性试验,需要三次天舟货运飞船发射。”
“这是本次拦截试验的空间设备,请尽快安排,优先帮我制造。”
想了想,陈望补充一句,“如果试验成功的话,上面或许会批准更多经费。”
王昊奇打开陈望带来的存储介质。
他是相当惊讶……我的陈工啊,你一个破U盘,就带着资料来了?有点随意啊。
跟工程师们琢磨了半个小时。
王昊奇没有多问后面的细节,毕竟,8001所卫星工厂,本来就是保密单位,在里面工作,更应该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他们只需要按照要求,将东西制造出来,送到西北航天中心就好。
但还是提醒了一句,怕陈望疏漏,“陈工,可是又发现来袭小行星了?”
“没有啊。”
“额,那你如果要进行在轨撞击试验,需要申请报废卫星作为靶标,我记得不久前有一颗国防部隶属的卫星退役了,正调整轨道,准备坠入太平洋呢,你可以提前预定。”
“是吗?”陈望愣了愣,“多谢提醒,老王,那我得抓紧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