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新兴产业是摸着石头过河
花玉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9章 新兴产业是摸着石头过河,睁眼1988一间破土房俩没娘娃,花玉石,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顾局满脸兴奋。
“好,他十一月底有收益,我在十一月就出这份红头文件。
土地上的产业,种植经济作物,产值超过五百元,收百分之三,超过一千元,收百分之十,超过一万元,收百分之三十特产税。”
话说回来,一亩地上的产值有一万元,收百分之五十,江老板还有五千元收入,这也是高的不得了的收入。
谁家土地一亩地有五千元收入?
他娘的这就是种大烟的产业啊。
他要不乐意遵循农牧局的红头文件,有本事他别搞土地产业。
“王镇长,咱安泰县三滩乡搞了三年大棚,都是公家投钱,政府统购统销,没想到江老板自己搞自己的,他这才真正是把咱这些领导干部不放在眼里。”
王民心嘴里哼:“说破天,他就是有五百万存款,他得认你农牧局发的红头文件。”
顾局高兴完了,忽然想起自己想要的钱是三十万投资。
这百分之三十的农业特产税就是收上来,离三十万还远着呢。
王民心看出来顾局这个心情,紧着安慰。
“顾局,他不想交这百分之三十的农业特产税也可以,只要他给农牧局投资三十万建养猪场,他就是有特殊贡献的民营个体户老板。”
顾局觉得王民心这个主意又不咋高明了。
“那江老板宁愿交百分之三十的特产税。”
“顾局,这不一样,你不能这么想,他出三十万搞投资是有分红的,他迟早会拿走他投的三十万,你觉得他愿意投资还是愿意交特产税?”
“好,王镇长,你出的主意让我茅塞顿开。”
“顾局,不是你茅塞顿开,是你还不知道江老板搞大棚蔬菜,不是咱要的路子。”
“走,我请你下馆子吃一顿。”
“顾局客气了,这顿饭我请你。”
与此同时,兰城省委高层正在开一次要紧会议。
陈茂海一个月前递交了一份建议书,许多内容终于要通过常务会议。
《关于废除部分农产品征收特色产业税的决议》
省领导的意思很明确。
农业特产税要收,但要收的合理合规,要具体到样品、数量、产地等等。
部分农产品不能列在收特产税范围里。
“部分农产品”是指从土地上产出的种植作物,黄瓜、青椒、茄子、西红柿这些常规蔬菜,已经不能列在农业特产税征收范围内。
但你把基本农田挖成养鱼的鱼塘,这就不一样了,这种模式就要收特产税。
你在土地上种烟叶,这个就要收特产税。
你在一亩土地上种特殊品种的药材,也要收特产税。
大领导手一挥,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充分发言。
常规蔬菜的农业特产税不收,要看什么季节,比如冬天的大棚蔬菜,这个也属于特产,应该收一部分特产税。
大棚蔬菜的产值在冬春季节高得离谱,不能按照夏天大田里常规蔬菜的产值算。
一个冬天出来,占地一亩的一个大棚就有一万元收入,只收普通农业税就不合理。
但更不合理的一条规定要改,什么叫特产税不能低于百分之三,没个上限,下面地方就可以钻空子。
吃拿卡要,乱的说不成,干群关系搞得很紧张。
主要是这几年的大棚蔬菜产业,有些老板想自己投资搞一摊子,可特产税动辄百分之三十,谁还有积极性搞这个?
看看下面,都是政府投资的产业,搞的不死不活。
可冬天的那几样蔬菜一年比一年贵。
大棚蔬菜为什么这么贵,就是市场上稀缺嘛,这一块合理一下,调动大家积极性搞起来,物产丰富,是不是价格就下来了?
改革开放嘛,摸着石头过河的就是这样,哪儿有问题纠正过来不就行了。
特产税还是要收,但不能超过一个合理范围。
不能低于百分之三这一条取消掉,改成不能高于百分之五。
综合各方利益分析,最终定为农业特产税,大棚蔬菜这一块不能超过百分之五。
决议通过,从省里往市里发,往各个县区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