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花玉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4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睁眼1988一间破土房俩没娘娃,花玉石,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杜老师,抽上抽上,最近怎么又瘦了一圈?”
赵文瑞给师大出版社的领导让烟。
嘴里叫着杜老师。
江山看出来了,他俩很熟。
“坐下说,没必要这么客气,出什么书直接说。”
赵文瑞之所以客气,是因为找他出这本小说,有个问题还是很明显。
正常程序,应该先把书稿交给师大出版社,人家审过了稿子,觉得可以出版,再报上面部门过审,批书号。
江老板把出版社要干的一套流程干掉了。
身在京都的江艳在电话里跟杜社长先沟通这件事,杜社长当时就有些不高兴。
江老板算什么人,想让师大出版社出书,不提前打招呼,直接让版权局批示。
所以说,江艳让赵文瑞亲自过来跟老杜头沟通这事。
杜社长没正眼瞅江山,跟赵文瑞抱怨了一堆。
实际上是骂金教授,自己学校里的教职员,拉着外面一个姓江的老板出书,没必要吧?
赵文瑞好心解释。
“杜老师,这不是金教授翻译过来的学术论文,这是一本畅销小说,走到这一步,已经花掉了十万,你有十万拿着去京都办授权?”
师大出版社说穷也不穷,但要掏十万出版一本岛国小说,杜社长是不会干这事儿的。
听到江老板花掉了十万,他才看江山一眼。
“什么意思江老板,你要搞自费出版?”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先印出来三万本,不知道杜老师要收多少钱?”
江老板就是走另一条出书路子。
三万本书他全拉走,卖掉卖不掉跟师大出版社没关系。
“三万本?江老板,太多了吧,春村的小说在那边流行,不一定在这边流行啊,我的意思你先印上一万本,要是销量好,再印不迟。”
江山的语气很坚定。
“杜老师,我就要三万本,我今年卖不掉还有明年后年,我肯定不赔。”
“这我知道,一本小说,只要写的还行,印出来肯定有人看,卖光只是时间问题。”
江山一口咬定三万本,杜师傅说看在跟赵主任多年交情的份上,就收个印刷成本,江老板先付三万块。
一本书的成本没有一块钱,杜社长在这里面肯定有得赚。
再商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一本的定价,封面怎么做,文字校对一遍还是两遍。
等等等。
交钱,签字拿票据,十天后,江老板提走三万本书。
夏京京开的货车拉一趟。
离开师大出版社,两人坐在羊肉馆子里吃羊肉。
赵文瑞这才谈他心里想的一个紧要意思。
“江老板,一本定价五块,相对来说不便宜,这是在书店往出卖时的钱,你是什么价?”
“赵主任,你给我三块五,没问题吧?”
“江老板,三块!”
“三块是这三万本的价,以后的印数就不是三块了。”
“行,就这三万本。”
跟赵主任也是白纸黑字签一纸合同。
第一批三万本,江山给赵文瑞两万本,他的新华书店卖出去一本赚一块五。
另一万本江山自己找渠道。
下午两点半,两人要分开,江山将他送回新华书店总部。
跟赵主任的交接,江山觉得有必要给江艳说一声。
一个电话打过去,江艳稍稍有些疑惑。
“你不是说能卖掉一百万册吗,怎么才印了三万册?”
“先印三万册试试水,等大家的热情高涨的时候再印十万册,后面还有三印四印。”
江艳突然问:“你媳妇喜欢看这种小说?”
“她一天到晚看,很痴迷的。”
不知道艳姐为什么问这个。
江山在街边邮局的报亭打的长途电话,身子一转,看见路边一家“无言书店。”
这名字起的好。
江山走进去,看看各样书的价格。
贾平凹的《浮躁》摆了几十本,价格是三块八。
梁晓声的《雪城》摆了几十本,价格三块五。
《你别无选择》四块二。
……
没有找到定价五块钱一本的相同字数小说。
价格是不是定高了?
江山花十块钱买了几本,带回家给媳妇儿看。
结完账,跟前台收银员闲谈几句。
“姑娘,书店生意好得很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