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立储争议
文心尧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章 立储争议,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文心尧龙,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内阁诸臣心中威望日隆,满朝上下无不对他的勤勉与治世之才称赞有加。
然而有一事却始终如鲠在喉,成为了永昭帝的心头大患,那便是关乎社稷传承的子嗣继承人选。
永昭帝继位后不久便在数位亲信臣子的鼎力支持下,便下了一道旨意:
废黜了陈标原有的储君之位,改封其为济王,随后又敕封自己唯一的儿子陈柏为太子。
此举在朝堂之上虽有些争端,但并未掀起什么惊涛骇浪。
毕竟新帝登基另立储君也在情理之中,可不曾想陈柏命短,没多久便撒手人寰,这就让某些人嗅着一些气息了。
近些年来,朝中针对立储一事已然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逐渐开始粉墨登场。
尤其是以大学士元弘和都御史安重海为首的清流一派,早在三年前便和永昭帝提过此事,希望永昭帝早立太子以固国本。
永昭帝却对此提议不以为然,便将那封奏疏撇弃一旁。
彼时他觉得立储之事尚有充裕时间权衡斟酌,未将其视为燃眉之急。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此事并未就此平息,在朝中反倒似野火燎原愈演愈烈。
这些年永昭帝虽也纳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妃嫔进宫,期盼能开枝散叶,瓜瓞绵延。
但这些妃嫔或是久无所出,或是偶有身孕,却也未能保住龙种,皆以小产告终,此等情形令他感到颇有些头疼。
就连他的亲信礼部尚书王融也曾私下忧心忡忡建言道。
如若陛下不愿意重立陈标为太子,不妨可在宗族内尽早挑选贤能后辈子弟。
将其先行册立为储君以堵悠悠众口,待日后皇后有所出再做决断。
永昭帝清楚的知道,在朝会上书的那几名御史看似一个个言辞凿凿,一副心忧国事的模样。
实则不过是被派来投石问路的,背后其实有着勋贵集团在暗自推动。
他的眼眸子深处隐约闪过一丝杀机。
自己只要稍有示弱,但凡表现出一丁点的妥协,这群家伙就会如同饿狼扑食般一拥而上。
要不是他以雷霆手段强行将这些流言蜚语给镇压下去,只怕局势会更加错综复杂。
“哼!”
永昭帝轻哼一声,眼中满是不屑与讥讽之色道:
“朕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一心只为江山社稷、天下百姓。”
“如今在某些人眼里,反倒成了软弱可欺的把柄,妄图借此拿捏朕,真是痴心妄想!”
他不是不清楚手下人的心思,好就好在他早有防备。
京军遭受重创后,在军队上他并没有重建和继续任用原本掌管三大营的将领。
而是针对其调兵效率低下、兵将不相熟等问题,难以应对突发状况,强行推行了团营制改革。
随后永昭帝不顾崇熙一脉众多武勋反对,在各地选拔精兵十二万建立京师十二团营。
并分别调派年轻一代亲信将领担任团营游击,戍守京师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戍军的监督和管理,每年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核查军营人数,防止边防官吏吃空饷。
而原本分管在京及在外的都司、卫所军队的五军都督府则几乎成了旧武勋们养老闲置的机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