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皇帝家的那摊子事
文心尧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皇帝家的那摊子事,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文心尧龙,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殿内的气氛凝重如铅,听到永昭帝关于北疆之事的一番肺腑之言,眉目间颇有些忧郁。
戴全急忙跪下劝道:“陛下如此忧心社稷,日理万机,奴才却不能为陛下分担半分烦忧,真是百死莫赎。”
“只是陛下所说的都是些国之大事,奴才也听不懂这些。”
“但是奴才心里明白,要是没有陛下您,这朝廷怕是早就分崩离析了,更别谈还能有如今的太平气象了。”
一边说着,戴全偷偷抬眼,用眼角余光小心翼翼地觑着永昭帝的神色。
见到永昭帝冷峻的神色稍缓,并没露出厌烦之色,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壮着胆子陪笑着说道:
“更何况即便是几位先帝在位时,北边胡虏亦是屡屡犯边,每年都南下烧杀抢掠,边关百姓惨遭荼毒,苦不堪言。”
“朝堂上那些相公又有谁能彻底解决呢?但陛下承继大统之初,就力挽狂澜将那些胡虏打得丢盔弃甲。”
“要不是陛下英明神武,当机立断,这京师城当初险些都要保不住了。”
“自从太祖太宗皇帝之后,我朝近百余年间都不曾有过这样辉煌的大胜了。”
“这些年陛下更是广纳贤才,百姓安居乐业,使得胡虏十余年间不敢轻易侵犯我朝边境。”
见永昭帝不置可否,戴全越发来了兴致,口若悬河地继续说道:
“依奴才之见,陛下的雄才大略,即便与秦皇汉武相比,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以一人之力,保我朝江山稳固、百姓安康,此等功绩必将名垂青史,千古传颂!”
戴全说罢,又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额头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永昭帝瞥了一眼跪在一旁的戴全,并未理会他的这套阿谀奉承之词。
他缓缓坐回案桌旁边,抬手示意他起身说话:
“光凭你这奴才就能替朕分忧,朕还要满朝的那些文武大臣们做什么?”
“起来吧,做好你分内的事情就好。”
说罢,永昭帝语气骤然加重了几分:“至于其他话,别再让朕听到了。”
“秦皇汉武那是何等丰功伟绩,朕日夜自省都不敢有丝毫比拟之心,又怎容你这个奴才在此随意吹捧,乱了朝堂风气!”
对于戴全刚刚的话,永昭帝虽然面上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可心里还是颇为有些受用得意的。
回想起当初,自己那位兄长在位短短三载,行事却是任性狂妄到了极点,朝政错乱、民生凋敝。
在登基之时更是大肆滥封功臣,空耗国库的钱粮,留给他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仅崇熙一朝所封赏的功臣数量,竟赶得上前任数代君王之和。
致使朝堂之上勋爵冗杂,尸位素餐者数不胜数。
永昭帝想到此处,不禁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这些崇熙一脉的勋贵可没少让他头疼,个个手握兵权,难处理得很。
更甚者,崇熙帝最后居然能在阉竖的撺掇下,仓促兴兵以至于沦为异族阶下囚。
随行的近一半名臣大将都死在了那里,一朝至尊天子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真是令天下蒙羞。
若不是自己登基这十年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大力推行新政,并削减勋爵特权,整治朝堂腐败。
这国势怕是早已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了,又怎会有如今这般政通人和的中兴之象?
想到这儿,永昭帝长舒一口气,神色中既有疲惫,又有几分欣慰。
戴全自然听得出永昭帝的真实想法,赶紧将话接了下去,他即刻抽了自己一巴掌笑着道:
“是奴才多嘴了,险些坏了主子爷定的规矩,该打!该打!”
“行了,朝堂这些事听了朕心烦,最近宫外可有什么事?”
永昭帝面色平淡,语气透着一丝倦怠,摆了摆手问道。
戴全忙近身轻声说道:“回陛下的话,这几日倒也没什么新鲜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