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技术会战(二)
坚强的北冥大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7章 技术会战(二),火红年代从街道办开始,坚强的北冥大帝,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再说了,我们东风厂千辛万苦引进一套资料,郑厂长您开口要了,我宋远可没说半个不字吧?”
“如今请您帮个忙都不行?”
郑副厂长被宋远的话给逼到墙角了,毕竟不管从哪方面说这套技术资料都是东风厂的,你一汽要复制我都答应了,请你帮个忙你就不愿意?汽车行业的龙头就这?
本身郑副厂长也是搞技术出身的实在人,闻言苦着脸想了一会说道:“宋厂长,真不是我不想帮,要不我请示一下厂里?”
宋远摆摆手笑道:“郑厂长,我也不敢为难你。要不这样,我去请示一下一机部的张副部长,请他给贵厂发个通知?”
郑副厂长如释重负:“如果这样最好了!”
和两位厂长说好以后,宋远就直奔一机部去,找到张副部长就申请搞一次技术会战。
张副部长身上的压力也很大,去年大跃进期间一机部提出飞跃发展汽车产业的报告,预计整个二五期间我国一共需要150万辆汽车,计划要在全国建设14个汽车主导厂,年产汽车52万辆。
如今59年都马上过完了,各地的汽车厂弄出来几辆样车倒是不少,真能大批量生产汽车的还是只有一汽一个独苗苗,这让分管汽车的张副部长怎么不着急?
要知道当时的报告上可是提出载重汽车产量4年超过英国、12年赶上美国的。而美国载重汽车60年的产量是多少?大约100万辆!至于各类汽车的总产量更是高达800万辆。
这个时候正是美国的工业实力巅峰期,一家的汽车产量就占了全球的65%以上。
而我国的一汽的解放牌中型货车这时候的年产量才1万多辆!一直到1971年才实现了年产量突破6万辆。
所以这次引进了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线,最高兴的就是张副部长了。
这条发动机生产线最大设计能力年产发动机10万台,对此时的我国不亚于一针强心剂。
所以宋远提出了技术会战和张副部长那是一拍即合,当天一机部就下达了通知,抽调全国各汽车行业技术骨干到东风厂,开展一次技术会战,务必要把这条生产线发挥出最大作用来。
有了部里和市里的支持,全国各地的汽车专家都纷纷汇聚东风厂,夜以继日的开始钻研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技术,为大批量生产和进一步改进做准备。
放下心来的宋远主要就是做好后勤保障,让专家、工程师们可以安心研究引进的这套技术资料,等着生产线运到后安装调试了。
在这期间,宋远也没忘掉交道口的三分厂,专门抽出时间去准备搞些新玩意换外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