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迁都!西凉兵为祸!,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世家千年,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华雄战死、汜水关失守的消息。

如一道惊雷,划破长空。

瞬间传遍京师洛阳,令整个朝堂为之震颤。

董卓怒不可遏,猛地站起身来,一脚踢翻了面前的案几,怒吼道:

“华雄匹夫,竟如此无用!”

“汜水关何等重要,说丢就丢,实在可恶!”

牛辅站在一旁,吓得浑身发颤:

“太师息怒,皆是末将管教无方,才致此败,愿领责罚。”

董卓狠狠地瞪了牛辅一眼,却也知道此刻责罚他无济于事,便转头问计于李儒:

“文优,如今该当如何是好?”

李儒神色凝重,拱手道:

“今失了上将华雄,贼势浩大,洛阳已难守。”

“依我之见,不如迁都长安。”

“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保我军无虞。”

董卓听后,深以为然,当即下令聚文武于朝堂,商议迁都之事。

群臣早已得知汜水关战败的消息,嗡嗡议论,神色各异。

王允昂首挺胸,站在群臣之中,若有所思,心中暗自盘算着局势的变化。

董卓大步走进朝堂,高坐主位,扫视一圈群臣,神色霸道:

“汉立东都于洛阳,凡二百余载,如今气数式微。”

“吾察旺气,实聚于长安。”

“今欲奉舆驾西幸,尔等速整行装,不得有误!”

群臣听了,顿时一阵战栗。

迁都之事,事关重大。

不仅意味着要离开经营已久的洛阳,还可能引发朝野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面对董卓的强势,众人敢怒而不敢言。

杨彪挺身而出,神色忧虑,拱手道:

“太师,关中之地,如今破败荒芜、民生凋敝。”

“眼下若毫无缘由地舍弃祖宗宗庙,丢弃先帝皇陵,恐怕会惊扰百姓。”

“天下动荡极易,而要使其安定却难如登天,还望太师明察啊!”

董卓脸色一沉,冷冷道:

“关东有贼人起兵叛乱,致使天下动荡不安、混乱不堪。”

“长安有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可依凭,又距离陇右更近。”

“营造宫殿所需的木材、石头、砖瓦等材料,限定日期内便可备齐。”

“宫殿的建造工程,用不了一个多月就能完成。”

“我意已决,你们不要再胡乱进言了。”

荀爽满脸忧虑,上前谏曰:

“太师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还望太师三思而后行,以天下苍生为重。”

董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咆哮道: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此事已定,谁若再敢阻拦,休怪我不客气!”

朝堂上一片死寂,众人皆知董卓的脾气,此刻谁也不敢再出声。

众人畏惧董卓的威严,纷纷低下了头,不敢再发一言。

唯有蔡邕,神色忧虑,心中怀着对天下百姓的悲悯,毅然挺身而出。

“太师请息怒,容臣进一言。”

蔡邕深吸一口气,声音虽不高,却沉稳有力,打破了压抑得近乎窒息的氛围。

董卓皱着眉头,目光如刀般射向蔡邕,冷冷道:

“有话快说!”

蔡邕拱手行礼,神色诚恳地道:

“如今贼军在前,形势危急。”

“若此时迁动百姓,大队人马拖家带口,必然会拖累太师的行军速度。”

“一旦贼军追来,后果不堪设想。”

“依臣之见,不如帝辇简行,轻装前往长安。”

“如此既能加快行程,又可保安全。”

董卓微微一怔,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蔡邕所言有理,百姓的迁移确实会带来诸多不便,影响行军速度。

但迁都之事,他早已谋划许久,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李儒悄悄附在董卓耳边,轻声道:

“蔡邕之言,不无道理。”

“简行可避敌军锋芒,迅速抵达长安,不失为上策。”

董卓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终于开口道:

“也罢,就依蔡中朗所言,帝辇简行。”

蔡邕心中稍安,连忙拱手歌颂:

“太师英明,此举必能保我军顺利迁都,平定贼乱,实乃社稷之福。”

董卓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下令退朝。

群臣如获大赦,纷纷退下。

董卓回到太师府,如困兽般在厅中来回踱步,脸上的怒容尚未消退。

想起朝堂上杨彪、荀爽等人竟敢公然反对迁都,他心中的怒火便熊熊燃烧,忍不住破口大骂:

“两个老匹夫,竟敢忤逆我,实在可恶!”

李儒神色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他轻轻咳嗽一声,开口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柯南世界:大哥,拉图他没毛病

一根小山竹

重生之逆命

枕风听月

你出轨寡嫂?我转身改嫁权臣

小耳朵长

糟糕,起猛了

仙人不说鬼话

草根书记

小草儿尖尖

红尘尔尔

琰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