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论行军打仗,温侯差得远了!
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8章 论行军打仗,温侯差得远了!,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世家千年,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师,洛阳。
董卓高坐主位,脸上带着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正被棘手之事困扰。
李儒一袭长袍,神色恭敬却又透着几分急切。
他向前一步,拱手进谏:
“太师,如今关东诸侯蠢蠢欲动,兵锋甚锐。”
“依臣之见,我军可迁都长安,暂避其锋芒。”
“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为长久之计。”
董卓摩挲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迁都之事,事关重大,不仅意味着要放弃经营已久的洛阳,还可能引发朝野动荡。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
李儒心中焦急,再次劝道:
“太师,天运合回,如今正是迁都的良机。”
“太师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洛阳虽好,但如今四面受敌,实在不宜久留。”
董卓正要答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信使匆匆走进议事厅,大声禀报:
“启禀太师,温侯大破韩馥六万冀州兵,威震关东!”
“什么?”董卓猛地站起身来。
他脸上的阴霾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狂喜之色:
“奉先当真如此神勇?快,细细道来!”
信使连忙将吕布的战绩,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一遍。
董卓听后,仰天大笑:
“好!好一个吕奉先!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有奉先在,何愁关东诸侯不灭?”
李儒见董卓心情大好,再次趁机提出迁都之事:
“太师,即便温侯英勇,但关东诸侯势大,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
“迁都之事,还望太师早做决断。”
董卓摆了摆手,意气风发道:
“有奉先在,何惧关东诸侯!”
“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李儒仍不死心,苦口婆心地劝道:
“太师,还请三思啊。”
“迁都之事,关乎社稷安危,不可因一时之胜而忽视。”
董卓变得不耐烦,打断了李儒的话:
“此事不要再提了,传令下去,为奉先庆功!”
李儒无奈,只好退下。
董卓高坐在主位上,身旁美酒佳肴堆积如山。
他袒露着胸膛,脸上带着几分醉意,肆意地大笑着。
天下仍旧尽在掌握,无人能与他抗衡。
董卓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将朝堂上的纷争、天下百姓的疾苦统统抛诸脑后。
“来,美人,再陪本太师喝一杯!”
董卓一把将身旁的婢女拉到怀中,婢女吓得花容失色,却又不敢反抗。
爽朗的笑声在大厅中回荡,充满了放纵与不羁。
婢女身着薄纱,身姿婀娜,面容姣好,此刻却瑟瑟发抖。
她端起酒杯,手微微颤抖,将酒递到董卓嘴边。
董卓仰头一饮而尽,随后放声大笑,笑声中带着得意与满足。
他的大手在婢女的腰间肆意游走,婢女眼中满是屈辱与恐惧,却只能默默忍受。
“哈哈,妙趣无穷!妙趣无穷!”
董卓一边说着,一边又灌下一大口酒。
他环顾四周,看着满屋子的财宝和美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自己身为天下的主宰,完全可以为所欲为。
……
汜水关内,一片嘈杂。
河内大捷的消息如一阵疾风,迅速在西凉兵中传开,引发一片哗然。
西凉诸将围坐,神色各异,气氛紧张而压抑。
樊稠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满脸怒容:
“吕布匹夫,不过是运气好罢了,竟把我们西凉的荣耀都抢光了!”
“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
李蒙跟着站起身来,附和道:
“怎能让温侯如此嚣张下去?我们西凉铁骑纵横天下,何时怕过谁?”
一时间,西凉诸将纷纷请战,都想与吕布一较高下,夺回属于西凉的荣耀。
华雄神色冷峻,周身散发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势:
“吕布不过是个武艺超群的匹夫罢了,论统兵打仗,他还差得远了。”
“我华雄不才,愿领一军,去会会所谓的关东诸侯!”
李蒙连忙吹捧道:
“华将军英勇无敌,关东诸侯岂是您的对手?”
“只要华将军出马,定能杀得联军片甲不留!”
华雄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自得之色。
他略一思忖,当即决定夜袭关东诸侯,以此立威。
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覆盖了大地。
西凉兵趁着夜色,悄悄出关,向着关东诸侯的营地进发。
马蹄声被厚厚的棉布包裹,在寂静的夜里,只有轻微的沙沙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