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檄文出,义兵聚,曹操威震天下
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3章 檄文出,义兵聚,曹操威震天下,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世家千年,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待我军精锐练成,杀入京师,剿除董贼、吕贼,为本初报仇!”
提及袁绍,曹操的心中一痛。
他想起往昔与袁绍的种种过往,毅然点头,道:
“本初之仇,我等必报!”
张邈亦是义愤填膺,为袁绍之死打抱不平:
“本初一世英雄,竟遭奸人所害,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张邈之弟张超,本就热血沸腾,听闻众人之言。
当即表示也要加入讨伐阵列,为除贼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操见众人同心,心中大喜。
此时正是凝聚人心、共举义旗的关键时刻。
于是,曹操带着众将士来到一处高台。
高台上,一面大旗迎风飘扬,上书“讨董”二字。
曹操率先登台,神色庄重,目光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高声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隙纵害,祸及至尊,暴虐百姓。”
“我等深感忧虑,唯恐社稷沦丧,四海覆灭。
“今日,陈留太守邈、广陵太守超、奋武将军操等,纠合义兵,共赴国难。”
“凡我同盟之人,当齐心戮力,恪守臣节,即便殒首丧元,亦必无二志。”
“若有违背此盟者,愿神明降罪,使其性命不保,子孙无存。”
“皇天后土,祖宗明灵,皆可鉴我等之心!”
曹操的声音高亢激昂,在旷野中回荡,激起了将士们心中的热血。
张邈紧随其后,登上高台,宣誓道:
“我张邈,愿以性命担保,与诸君共除董贼,若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张超也走上前,歃血为盟,表明自己的决心:
“超虽不才,愿为讨董大业,肝脑涂地!”
许攸更是慷慨激昂,振臂高呼:
“董贼不除,天下难安!我等定要踏平京师,还天下一个太平!”
台下将士们也纷纷响应,呼声震天,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曹操广结英雄,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共商大计。
三人义愤填膺,一致认为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拯救汉室于危难。
一番商议后,曹操奋笔疾书,一篇讨伐董卓的檄文一气呵成。
檄文之中,曹操痛陈董卓罪行,言辞恳切,字字泣血:
“董卓逆贼,窃据朝堂,擅行废立,残害忠良,致使天子蒙尘,百姓流离。”
“其恶行昭彰,天理难容。”
“今我等义士,心怀正义,誓要兴兵讨贼,还天下以太平,复汉室之荣光!”
檄文写就,曹操与张邈、张超精心部署,将其传播至天下四方。
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尤其是关东地区,更是沸腾一片。
陈留、颖川等地的百姓,深受西凉兵劫掠之苦,对董卓早已恨之入骨。
如今看到曹操发布的檄文,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纷纷响应。
“董卓和他的西凉兵,简直就是一群恶魔!”
“我们平头百姓,整日担惊受怕,生活苦不堪言。”
“如今曹将军要起兵讨贼,真是大快人心,我们定要全力支持!”
颖川的百姓们,同样群情激愤。
一位年轻的壮士握紧拳头,大声道:
“我父母就是被西凉兵杀害的,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曹将军起义兵,正是我们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我愿追随曹将军,冲锋陷阵,杀尽贼寇!”
此言一出,周围百姓纷纷响应,报名参军者络绎不绝。
各地豪杰听闻檄文后,也纷纷响应。
他们或率领自己的部众,或招募有志之士,向着曹操的阵营汇聚而来。
一时间,曹操的麾下聚集了众多英雄豪杰,兵力日益壮大。
……
兖州牧刘岱端坐于府中大堂,手中正握着讨董檄文,神色凝重却又透着毅然决然。
刘岱,字公山,身为帝胄宗亲,平日里虚己爱物,礼贤下士。
兖州的士人皆对其心悦诚服,纷纷归附于他。
刘岱猛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愤慨与坚定,大声道:
“我为帝胄宗亲,眼见董卓逆贼祸乱朝纲,残害生灵,岂有坐视不管之理?”
“当为国家出力,共讨此贼!”
程昱整衣敛容,恭恭敬敬地向刘岱拜服下去,道:
“明公深明大义,以天下苍生为念,愿随明公一同起兵,讨伐董卓,还天下太平。
刘岱心中倍感欣慰,伸手将他扶起,道:
“仲德,有你相助,大事可期。”
“如今,我等当即刻行动起来,召集兖州兵马,准备与董贼决一死战。”
程昱点头称是,随后与刘岱一同商议起兵的各项事宜。
兖州的百姓们,早已听闻董卓的种种恶行,对其恨之入骨。
如今听闻刘岱要起兵讨董,纷纷响应。
……
董卓为稳固势力,采用周毖等人建言,任命孔伷为豫州刺史。
孔伷到任后,一面兢兢业业治理州郡,一面暗自忧心朝堂局势。
彼时,天下豪杰纷纷谋划讨董,豫州之地也暗流涌动。
孔伷在刺史府中踱步沉思,心中满是纠结。
他虽为一方刺史,却深受董卓提携之恩。
如今听闻四方皆议起兵讨伐董卓,心中一时难以抉择。
“老夫受董公之恩,现在起兵反他,是不是有一点不厚道?”
孔伷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困惑与挣扎。
许靖见孔伷一脸愁容,上前一步,拱手道:
“使君,如今董卓倒行逆施,祸乱朝纲,致使天下生灵涂炭。”
“使君身负保境安民之责,若能为国除贼,乃是大义之举。”
“岂能因个人私恩而有所顾忌!”
许靖言辞恳切,目光炯炯,直视孔伷双眼。
孔伷心中猛地一震,仿若被一道光照亮了混沌的思绪。
他停下脚步,沉思片刻,神色变得决然:
“文休所言极是!吾不能因小义而忘大义!”
“今日便起兵,讨伐董贼,还天下太平!”
许靖心中欣喜,又进言道:
“使君,如今我豫州兵力虽有,但要对抗董卓,还需联合各方势力。”
“后将军袁术,拥兵南阳,兵强马壮,若能与之联合,共举义旗,讨董之事必成。”
孔伷点头称是,认为许靖所言有理。
于是,他立即命人准备笔墨纸砚,亲自书写书信一封。
信中,孔伷言辞诚恳地向袁术阐述了董卓的种种恶行。
以及起兵讨董的大义,表达了联合之意。
写罢,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书信交给信使,郑重道:
“务必将此信安全、迅速地送到南阳袁将军手中。”
信使领命,怀揣书信,快马加鞭朝着南阳奔去。
待信使离去,孔伷又与许靖商议起起兵的具体事宜。
他们盘点豫州兵力,安排粮草筹备,规划行军路线,忙得不可开交。
……
南阳,宛城中。
袁术手中正握着孔伷派人送来的书信,目光缓缓扫过。
待看完最后一个字,突然纵声狂啸起来,
“天下人,都想为我家家奴报仇,岂有不胜之理?”
袁术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与张狂,他口中的“家奴”,指的便是袁绍。
袁绍死于非命,绝非汝南袁氏一家之丧,而是关东士族的悲哀。
笑声渐歇,袁术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当即下令召见孙坚。
孙坚接到袁术的召见,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来。
“文台,你来得正好。”
袁术见孙坚进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如今孔伷来信,邀我等联合起兵,讨伐董卓,你意下如何?”
孙坚神色一正,向前一步,铿锵抱拳道:
“董卓逆贼,祸乱天下,致使汉室倾颓,百姓受苦。”
“坚虽不才,愿为天下苍生,为大汉社稷,与董贼决一死战!”
袁术看着孙坚,透着一股大义凛然的气势:
“好!文台果然有胆识。”
“我今委你重任,望你能统领兵马,为我先锋,直捣董贼巢穴!”
“坚定当不负将军重托!”孙坚郑重领命。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一时间,讨董的义旗在关东各地纷纷竖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