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京师震动,温侯成乱臣贼子了?,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世家千年,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天下,切不可因一时的得失而乱了分寸。”

“侄儿明白!”王凌再次拱手行礼,随后转身,大步走出书房。

王允望着侄儿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微笑。

……

并州均田的消息如一阵疾风,迅速在京师传扬开来,一时间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

热闹的酒肆茶楼之中,书生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

“吕布实在是狂妄至极!”

一位年轻的书生满脸愤慨,将手中的茶杯重重一放,茶水溅出些许。

“他越过京师,越过天子,越过朝堂。”

“擅自进行均田和赋税改革,这不是大逆不道是什么?”

另一位书生眼中满是不屑,附和道:

“是啊,如此行径,与乱臣贼子又有何异?”

“他这是公然挑战朝廷的权威,实在是不可饶恕。”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吕布的指责声此起彼伏。

在他们眼中,吕布的行为无疑是对现有秩序的公然挑衅,是对天子和朝堂的大不敬。

温侯的名声,在京师之地,瞬间与乱臣贼子划上了等号。

太师府内。

李儒神色凝重,正将各方收集来的情报,一一向董卓汇报。

董卓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静静聆听着。

“太师,这便是近日来关于吕布均田一事的详细情报。”李儒恭敬道。

董卓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文优,你怎么看?”

李儒微微欠身,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依属下之见,此事必是汝南袁氏在背后推波助澜。”

“他们一直对太师心怀不满,此番借吕布均田之事,煽动舆论,企图扰乱局势。”

董卓听后,冷笑一声:

“袁隗,也就敢耍一些小手段了。他以为这样就能撼动我?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儒微微皱眉,神色忧虑:

“太师,吕布如今羽翼渐丰,势力不容小觑。”

“他在并州的所作所为,已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长此以往,恐成大患,董公要小心了!”

董卓有些不耐烦,摆了摆手:

“文优,你怎么老提这个?凡事,要为大局着想。”

“如今关东士族蠢蠢欲动,对我虎视眈眈,我必须时刻提防他们。”

“奉先是我的挚爱晚辈,他的并州兵马,是我对抗关东士族的重要力量。”

李儒闻言,喟然长叹:

“太师,属下明白您的顾虑。只是吕布此人,野心勃勃,难以掌控。”

“今日他能在并州擅自推行均田,他日难保不会做出更出格的事。”

董卓目光中,闪过一丝思索:

“我又何尝不知?但如今局势复杂,我不能轻易失去奉先的支持。”

李儒沉思片刻,再次进谏:

“既然如此,不如将吕布骗进京来,寻机将他囚禁。”

“如此一来,既能消除隐患,又能掌控他的兵马。”

董卓听后,脸色微微一变:

“此举太过冒险,若被奉先察觉,不仅会引发他的反抗。”

“还可能导致并州兵马倒戈,与关东士族联合起来对付我。”

“到那时,局势将更加难以收拾。”

李儒无奈,只得躬身道:“太师深谋远虑,属下失言了。”

董卓目光如炬,直视着李儒,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文优,你向来足智多谋,可这次,怎么就看不透局势呢?”

“我若与奉先决裂,岂不是拱手给了关东那些人逐个击破的机会?”

“奉先杀了袁绍,只要我不犯蠢,他就不可能背叛我!”

李儒微微躬身,脸上带着一丝急切与忧虑:

“太师,我并非不知其中利害。”

“只是吕布势力渐大,他在并州的种种举措,已然超出了我们的掌控。”

“若不加以遏制,恐日后生变,危及太师的大业啊。”

董卓靠在软榻上,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

李儒所言并非毫无道理,吕布的崛起,确实如同一把双刃剑。

既为董卓在乱世中增添了几分实力,却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可如今,关东士族虎视眈眈,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机会,试图将董卓拉下高位。

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与吕布决裂,无疑是自断一臂,让自己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董卓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与沧桑:

“文优,你我走到如今的地位,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你我都清楚。”

“如今,每一步都关乎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差错。”

李儒心中一紧,思索片刻后,再次开口:

“太师,既然不能与吕布正面冲突,那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依我之见,可将张济任命为河东太守。”

董卓目光微微一凝,沉吟许久。

河东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京师洛阳的重要屏障。

将张济派往河东,既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掌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吕布形成牵制。

可这一举措,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原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李儒见董卓犹豫,再次急切地道:

“董公,咱们不能什么都不做!”

“如今局势瞬息万变,若不主动出击,恐被他人抢占先机。”

董卓长叹一声,缓缓点头:“好吧,就依文优所言。”

李儒得到董卓的应允,立刻着手拟订文书。

他的笔尖在帛纸上快速游走,字迹工整而有力。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不一会儿,文书拟订完毕。

李儒将文书呈递给董卓,董卓接过,仔细审阅起来。

他的目光在文书上缓缓移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陷入沉思。

良久,董卓放下文书,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文优,此事你办得不错。”

李儒微微躬身,谦逊道:

“多谢太师夸奖,一切都是为了太师的大业。”

董卓摆了摆手,疲惫道:“好了,你先下去吧。”

李儒告辞离开,书房内只剩下董卓一人。

董卓靠在软榻上,闭上了眼睛,心中烦闷不已。

他面临了太多的抉择,每一个抉择,都像是在悬崖边缘行走。

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来人,奏乐,起舞!”董卓突然大声喊道。

他需要一场盛宴,来舒缓紧绷的神经,忘却沉重的压力。

不一会儿,乐声响起,舞女们鱼贯而入。

她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舞姿轻盈优美。

董卓高坐于主位之上,酒意已然上头,眼神迷离。

他望着翩翩起舞的舞女,嘴角勾起一抹不羁的笑意。

抬手端起食案的酒盏,仰头一饮而尽。

“哈哈,再来!”

董卓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带着几分醉意的粗犷。

他的身旁,美酒佳肴堆积如山。

舞女们身着薄如蝉翼的轻纱,身姿婀娜,在乐声中旋转、跳跃。

她们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中却透着一丝惶恐。

身处太师府中,她们不过是供人玩乐的物件,董卓的喜怒,决定着她们的命运。

董卓看着眼前的美景,心中的烦闷似乎暂时得到了舒缓。

他站起身来,脚步有些踉跄,向着舞女们走去。

伸出肥手,轻轻挑起一名舞女的下巴。

那舞女吓得浑身一颤,却不敢反抗。

“小美人,你可知道,这天下都是我的!”董卓大笑着道,声音中充满了得意与张狂。

那舞女低着头,不敢直视董卓的眼睛,轻声道:

“太师英明神武,天下无人能及。”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生怕说错了话。

董卓听后,更加得意,松手放开那舞女,又回到座位上,继续饮酒作乐。

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仿佛要将世间的烦恼都淹没在酒中。

“奏乐,奏乐!”董卓大声喊道,乐师们连忙加快了演奏的节奏。

欢快的音乐声中,舞女们的舞姿更加热烈。

董卓暂且忘记了朝堂上的纷争,忘记了外面动荡不安的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你出轨寡嫂?我转身改嫁权臣

小耳朵长

无限:升维之路

东又算你厉害

魂穿四合院,我在禽中求生

龙王天下

草根书记

小草儿尖尖

红尘尔尔

琰小风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西宫娘娘玉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