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税法改革,租调为先
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8章 税法改革,租调为先,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世家千年,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均田之策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州牧府内,文书堆积如山。
戏志才身为这场变革的核心谋士,日夜操劳,常常在烛光下审阅文书至深夜。
他不幸感染风寒,卧病在榻。
吕布得知后,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来探望。
戏志才面色苍白,却仍强撑着身子,手中执着一份文书,试图继续审阅。
吕布快步上前,眼中满是关切:
“志才,你这是何苦?”
“身体要紧,这些文书,待你病好再处理不迟。”
戏志才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却被吕布一把按住。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声音虚弱却坚定:
“温侯,均田乃大业,不能因我一人,影响了您的大计。”
吕布心中既感动又无奈,劝道:
“此事需徐徐图之,切莫急坏了身子。”
戏志才摇头,急切地道:
“均田之事,刻不容缓。”
“如今正是关键时期,每一份文书都关乎百姓的土地分配,关乎均田的成败。”
不多时,郭嘉也前来探望。
见此情景,他沉思片刻,道:
“温侯,我举荐一人,贾逵。”
“他年少聪慧,处事沉稳,擅长文书整理,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吕布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贾逵倒是不错的人才,只是他愿意效忠于我吗?”
郭嘉神色持重,拱手道:
“温侯威名远扬,天下贤才皆向往之。以嘉对贾逵的了解,他必不会拒绝。”
吕布看着郭嘉,眼中满是信任:“好,我信奉孝。”
郭嘉心中涌起一股自豪,能得吕布如此信任,实乃幸事。
戏志才见状,也趁机道:“温侯,我也举荐一人,仲长统。”
吕布面露疑惑:“仲长统?我倒是未曾听闻。”
戏志才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道:
“仲长统年纪轻轻,却已有自己的主见。”
“今大汉之世,宿命论盛行,众人咸以为王朝之兴衰,皆系于“天命”。”
“然仲长统独异于时人,其言创业之主取天下、立霸业。”
“乃至王朝之盛极而衰、毁业亡国,皆因“人事”使然。”
“如此卓见,诚为难得。”
郭嘉不禁惊叹:“真有此妙人?”
戏志才重重地点头,嘴角挂着笑意。
吕布略作思忖,心中已有决策:
“既然如此,令贾逵主持均田文书的整理,仲长统为辅。”
贾逵堪堪十六七岁,仲长统比他还小。
吕布如此破格提拔,足见其对人才的重视与对均田大业的决心。
郭嘉和戏志才相视一笑,都很欣慰。
吕布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案,沉吟道:
“我军讨伐匈奴,大获全胜,得了大量的牛羊、战马。”
“战马自是军中利器,需妥善留存。”
“那数百万头的牛羊,每日消耗巨大,若不妥善处置,容易拖垮官府。”
戏志才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神色焦急:
“温侯,如今天气转寒。”
“若不尽早安排,牛羊极易患病,到时候损失惨重,悔之晚矣。”
郭嘉也微微皱眉,眼中满是担忧:
“不错,必须尽快处置这些牛羊,不要让好事变成坏事。”
吕布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索性用牛羊,换取大族名下的田地,牛羊价格估得高一些。”
“他们即便心中有不满,也不敢吱声。”
戏志才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古往今来,变革之路,皆伴随着流血冲突。”
“温侯用牛羊换豪右的土地,已是给足他们面子。”
郭嘉沉吟道:“正是,真要动起刀兵,他们可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吕布听着二人的话,心中颇为满意。身处乱世,行事需果敢,更要讲究策略。
此次用牛羊换田,既能解决牛羊的安置问题,又能推进均田大业,可谓一举两得。
士族、豪绅之所以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其最强大之处,在于能稳定地提供粮草、物资。
没有粮食,军队无法征战,百姓无法生存,什么事都做不成。
三国名震天下的谋士,荀彧、诸葛亮、司马懿等,无一不是搞粮食的能手。
邓艾、陆逊皆出身屯田,姜维也曾屯田以养军。
他们凭借着对粮食的掌控,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成就大业。
黄巾起义虽声势浩大,却最终走向失败。
其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领导者不会搞粮食。
士族、豪绅们不愿向他们输送粮草,各方渠帅无奈之下,只能到处劫掠。
这不仅让百姓苦不堪言,也把黄巾的名声彻底搞臭了。
还有董卓,手握强横的西凉兵,却同样不懂得如何搞粮食。
西凉兵只能依靠巧取豪夺来维持生计,如此行径,让天下人恨之入骨,也注定了董卓的失败。
吕布心中明白,自己要想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粮食是关键。
可如今,没有士族的支持,必须另寻出路。
吕布的目光,渐渐投向了“均田”与“屯田”。
均田能让百姓有田可耕,安居乐业,踏实向官府缴纳赋税。
屯田能让军队自给自足,无需依赖他人。
两者,是吕布发展并州的关键。
郭嘉微微皱眉,提出疑问:
“温侯,剩下的牛羊该如何处置呢?”
吕布微微仰头,眼中闪过一丝明快的笑意,果断道:
“赏赐给有功的将士,激励士气,再分配给并州百姓宰杀、储肉。”
郭嘉不禁露出笑容:“如此一来,百姓能过一个肥年了。”
说罢,他与吕布、戏志才相视一笑。
吕布此前也曾考虑过将剩下的牛羊分给百姓养殖,可深思熟虑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如今百姓连自己的口粮都还没有着落,每日为生计奔波,又怎么可能有精力和心思去关心牲口呢?
分配的想法虽好,却有些不切实际,不如直接杀了吃肉。
吕布神色一正,继续钻营:
“既然并州推行均田,赋税制度也必须改一改了。”
戏志才听闻,心神一凛。
如何均田是第一步,而如何让百姓安心耕种则是下一步。
赋税,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吕布目光坚定,强调道:
“赋税关乎百姓生计,关乎并州兴衰,是我等必须重视的头等大事。”
说起汉代的赋税,可真是名目繁多,令人咋舌。
《零陵先贤传》中曾记载,“汉末产子一岁,即出口钱,民多不举产。”
意思是,大汉的百姓,孩子刚出生一岁,便需要缴纳人头税。
这对于穷苦百姓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许多家庭为了避免缴纳这笔赋税,甚至无奈选择不多生孩子。
历史记载,东汉末年有一个叫郑产的,担任里啬夫。
他实在不忍心看到,百姓因赋税而骨肉相残。
于是下令百姓不得杀子,口钱由他自己代出。
也就是说,百姓对待意外出生的孩子,还有可能杀掉。
这从侧面深刻地反映出,汉代的赋税制度极为繁杂。
除了田租、口赋、算赋等常规赋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
征收过程也极为复杂,非常容易滋生腐败。
各级官吏层层盘剥,百姓苦不堪言。
吕布想起这些,心中满是忧虑与愤慨。
若不改革赋税制度,即便推行了均田。
百姓也难以真正受益,均田的成果也难以长久维持。
“如今,百姓刚刚分得了土地,本是满心欢喜。”
“可若赋税过重,他们必将陷入困苦之中。”
“我们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赋税制度,让百姓能安心耕种,让并州能繁荣昌盛。”
郭嘉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道:
“温侯所言极是,依嘉之见,我们可简化赋税名目,减轻百姓负担。”
吕布心有成竹,脱口而出道:
“不错,人头税,实在是一种极不合理的赋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