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朝堂震动,生为豪杰,死为鬼雄
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5章 朝堂震动,生为豪杰,死为鬼雄,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世家千年,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袁氏家族虽底蕴深厚,但此刻与他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
“我们暂且隐忍,等待时机。方今天下,并非董卓一人说了算。
“本初之死,必能激起天下忠义之士的愤慨。”
“我们要暗中联络各方势力,积蓄力量。”
“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将董卓势力连根拔起。”
“为本初报仇,也为天下苍生讨回公道。”
袁基默默点头,他明白叔父所言极是。
他必须暂且将心中的仇恨深埋,等待复仇的火焰再次燃起的一天。
突然,一名仆役神色慌张,匆匆闯入书房,声音颤抖地禀报道:
“家主,公子,大事不好!后将军连夜离开了京师!”
“什么?”袁基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茶盏“啪”地坠落在地,摔得粉碎。
他的身躯微微震颤,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公路临阵脱逃?他怎能如此!”
袁隗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而平静,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切。
他微微叹了口气,正色道:“公路必是去往南阳,招兵买马。”
袁术虽行事有时莽撞,但并非毫无主见之人。
此番连夜离京,想必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要不要追回?”袁基焦急地问道。
弟弟袁术未经家族商议,擅自行动,实乃不妥,若不追回,恐生变数。
袁隗沉思片刻,缓缓摇头:“不必,老夫相信公路。”
袁基听闻,心中满是怅惘。他望着叔父,欲言又止。
京师局势风雨飘摇,袁氏家族每一步都走得艰难,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汝南袁氏,历经数代经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堂之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董卓入京后,局势急转直下。
董卓倒行逆施,独揽大权,对袁氏家族也逐渐露出了獠牙。
如今袁绍身死,袁术又连夜离京,家族内部人心惶惶。
袁氏家族仿佛置身于暴风雨中的孤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
袁隗站起身来,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夜色,心中思绪万千:
“从今日起,你我叔侄需更加谨慎行事。”
“本初之死,乃我袁氏家族之痛,但我们不能因此一蹶不振。”
“叔父,侄儿明白。”袁基拱手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
洛阳城,夜幕深沉,万籁俱寂。
董卓的府邸宛如一座巍峨的巨兽,在黑暗中静静蛰伏。
府邸内,灯火渐次熄灭,唯有董卓的卧房还透着一丝昏黄的光亮。
董卓已宽衣解带,正准备就寝,一天的操劳让他略显疲惫。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咚咚咚!”敲门声急切而有力。
董卓眉头紧皱,心中涌起一股无名怒火,他最厌恶在休息时被人打扰。
“何人如此大胆,搅我清梦!”
董卓怒吼的声音在卧房内回荡,带着十足的威严与怒气。
“董公,是我。”门外传来李儒恭敬却又带着几分急切的声音。
李儒身为董卓的女婿兼首席谋士,在董卓心中地位特殊。
若非大事,他断不会如此莽撞地深夜求见。
董卓微微一怔,心中暗忖,究竟发生了何事,让李儒如此着急。
他不耐烦地披上外袍,大步走到门前,猛地拉开门。
“文优,深夜至此,所为何事?”董卓满脸不悦,目光如炬地盯着李儒。
李儒赶忙躬身行礼,脸上却抑制不住地带着一丝兴奋:
“董公,大喜啊!袁绍死了!”
李儒的声音虽刻意压低,但在寂静的夜里,却如同一记惊雷,震得董卓心头一颤。
“什么?袁绍死了?”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随即,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胖脸笑容愈发灿烂,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岁。
“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董卓仰头大笑,笑声在府邸内回荡,仿若在庆祝一场盛大的节日。
李儒见董卓如此高兴,赶忙再次躬身恭贺:
“恭喜董公,除去心头大患!”
董卓迫不及待地问道:“快,快与我说说,袁绍是怎么死的?”
他拉着李儒走进卧房,两人在案几旁坐下,目光紧紧盯着李儒,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李儒脑海中组织语言,详细地道:
“回禀董公,袁绍弃官出城,车骑将军吕布一路追杀。”
“袁绍逃往小平津方向,遭受吕布的部将张辽伏击而亡!”
董卓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没有我的军令,奉先擅自行动?”
吕布身为他麾下第一猛将,虽勇猛无比,但如此擅自行动,让其心中有些不满。
在董卓看来,吕布此举虽为自己除去了袁绍这个大敌,但却破坏了他的规矩。
李儒微微前倾,言辞恳切:
“不错,吕布此番擅自行动,实乃目无军令,不把董公放在眼里。”
“袁绍虽死,可吕布此举若不严惩,日后军中将士纷纷效仿,董公的威严何在?”
“吕布勇猛过人,在军中威望颇高,若不加以制衡,日后恐成大患。”
董卓脸色一沉,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他缓缓端起案几上的酒杯,轻抿一口,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却未能驱散心中的纠结。
“文优,此事不可轻举妄动。”
董卓放下酒杯,目光深邃地道:
“奉先虽擅自追杀袁绍,但终究为我除去了心头大患。”
“且等我见过奉先,问清缘由,再提处置不迟!”
李儒心中焦急,忍不住再次进言:
“董公,吕布此举公然违抗军令,若不立刻严惩,何以服众?”
董卓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悦,冷冷地看了李儒一眼:
“文优,此事我自有分寸,你莫要再提!”
“如今正处于废立天子的关键时刻,我需要奉先。”
“想要坐稳天下,靠的不仅是智谋,更要有武力。”
“奉先的勇猛,是我手中的一把利刃,如此关键的时刻,我不能自断臂膀。”
废立天子之事,必将引起朝堂内外的轩然大波。
没有吕布这样的猛将镇场,吕布难以掌控局面。
“董公所言极是。”李儒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
废立天子,是董卓迈向权力巅峰的关键一步。
稳定军心,掌控局势,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不过,董公,袁绍虽死,汝南袁氏根基深厚,不可小觑。”
“我们可趁此机会,对汝南袁氏进行压迫,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势力。”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董卓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文优所言,正合我意。”
“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一直是我心头之患。”
“如今袁绍已死,正是打压他们的好时机。”
董卓与李儒深夜密谈,烛火摇曳,映照着二人的面庞。
光影交错间,满是权谋的算计与野心的膨胀。
他们商讨着如何借袁绍之死,进一步打压汝南袁氏,巩固自身权势。
从朝堂上的弹劾策略,到暗中的监视布局,每一个细节都在他们的谋划之中。
李儒言辞犀利,条理清晰。
董卓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
“董公,如此一来,汝南袁氏必将元气大伤,朝堂内外,再无人能与您抗衡。”
李儒微微躬身,眼中满是谄媚与自信。
自己的智谋加上董卓的权势,定能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间。
“好,好啊!”董卓放声大笑,“有文优在,我何愁大业不成!”
二人一直商讨到黎明,董卓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到榻上宽衣解带。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沉沉睡去,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董卓置身于一片黑暗的荒野之中,四周迷雾弥漫,寂静得让人毛骨悚然。
突然,一个身影从迷雾中缓缓走出,正是袁绍。
袁绍身着素袍,面色冷峻,目光如炬地盯着董卓。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你以为杀了我,就能掌控天下?”
袁绍一边说着,一边一步步朝着董卓逼近。
董卓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想要后退,却发现自己的双脚仿佛被钉在了地上,动弹不得。
“袁绍,你……你不是已经死了吗?”
董卓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恐惧在他心中蔓延。
在现实中,他或许可以凭借权势与武力,让天下人畏惧。
但在梦境之中,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却被无限放大。
“死?哼,我即便死了,也不会放过你!”
袁绍怒目圆睁,猛地抽出佩剑,朝着董卓刺去。
剑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要将董卓的灵魂都撕裂。
董卓惊恐万分,慌乱地四处张望,试图寻找一件武器来抵挡袁绍的攻击。
慌乱之中,他随意摸到一把佩剑,来不及多想,猛地抽出佩剑,朝着袁绍刺去。
“噗!”一声闷响,剑刃刺入了袁绍的胸膛。
袁绍的身体摇晃了几下,缓缓倒下。
董卓看着倒在地上的袁绍,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快感。
“哈哈哈哈,袁绍,你终究还是死在了我的手里!”
董卓仰头大笑,笑声在荒野中回荡,带着一丝疯狂。
他将佩剑从袁绍的胸膛中抽出,鲜血顺着剑刃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血花。
随着袁绍的死去,荒野中的迷雾渐渐散去,阳光洒在大地上,一片光明。
董卓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将佩剑收入鞘中,大步向前走去,仿佛要去迎接至高无上的权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