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草谷的唐伞小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3章 下旨修路,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灵草谷的唐伞小僧,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何鼓励百姓去主动学习呢。

要知道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不知道全民学习的重要性,别说古代生产力低下了,百姓要操心生计,就算刘禅来的后世,都有一大群人嚷嚷着全民义务教育耽误时间,似乎不识字也不影响他开路虎当老板。

这些人永远不知道,要是人人都不读书,这个世界连路虎都不会有。

如果不让全民读书,社会根本不会进步,因为大概率能发明路虎的人永远都出现不了。

但这个道理,百姓永远不会懂,他们不会主动去读书,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们有那个时间,去地主家割割草,放放牛,虽然顶不得一个劳动力,但多少也能直接变成钱,就算两天一文钱,三天一文钱,也比读书强多了。

读书不能变成粮食,不能变成钱,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矛盾。

统治者疯狂压榨百姓,百姓家的孩子几岁就要劳动,这个家才能持续下去,又怎么能够读书?

刘禅知道,让百姓的孩子都能读书的秘密,就藏在她免除的入城税,卖货税中,就藏在她免除的徭役中。

一个家不需要孩子的劳动,就可以维持下去,孩子才能去上学,她再给一点点鼓励,还怕孩子们会不认真学习吗?

不过开民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等她今年开始让百姓识字,那些世家大族基本上就知道她的意图了。

那些笨蛋可能一下子想不到,但聪明人,一眼就会看出来,让百姓人人识字,绝对会动摇世家的根基。

也许雍凉的世家,荆州的世家,益州的世家,很快就会彻底倒向曹魏,或者东吴。

但刘禅不会怕。

只要有她的五万虎贲军,她就什么都不会怕!

她已经无数次给自己壮胆了。

而且,真跟世家闹翻了,没收他们的地,收回归她自己所有,就像当年南中各郡派人刺杀她,反倒让她名正言顺的在南中各郡多了很多地。

现在跟世家闹翻,在刘禅心中比统一天下后再跟世家闹翻好多了。现在跟世家闹翻,他们有后路可走,被刘禅逼迫,可以去曹魏,去东吴,刘禅则可以在雍凉,益州,荆州等大汉境内走百姓路线,走人民路线,等她把曹魏和东吴灭了后,世家也就不成气候了。

而如果她统一天下后再与世家分手,那时候全国的世家没了退路,全部破釜沉舟,联合起来跟她一战,反而威胁更大。

刘禅的荆州和益州,世家对她的政权,渗透并不强,没有世家的合作,动摇不了她什么。不像曹魏和东吴,世家已经完全渗透到了各个角落,没有世家支持将寸步难行。

与世家为敌的事情,反正要到九月开始让百姓识字,不如好好的先开始筹谋另一件九月开始的大事吧。

六月到八月,实在是太热了,除了打仗和农事,这两大不得不忙的事,其他事情,能休息的尽量休息。

刘禅也带着一大家子的人去终南山避暑。终南山离长安只有几十里,刘禅也没有留下什么人处理朝政,只是让各部门官员自己处理各部门的事情,如果有紧要事情,直接到终南山来向她汇报。

在终南山住了几个月,天下间没发生什么大事,只有几件小事值得一提。

曹真,司马懿等人退守潼关后,用了几个月时间,终于稳定了人心,曹魏上下都已经确定,刘禅暂时不会东征曹魏了。

而夏侯渊遭此大败,无脸见曹丕,一病不起,就此离开了人世。

司马懿揽曹魏兵权的计划流产,雍凉军团已经彻底失败,曹丕以自己身边离不开司马懿为由,将司马懿召回了洛阳,曹真继续担任大将军,镇守汉庭与曹魏的边境。

随后,曹丕自己也感染了风寒,卧病在床。

刘禅得到这个消息时,也愣了一下。

虽然说现在曹丕比历史上已经多活了两年了,但是吧,台偶剧中道明寺有一句名言,大夏天的只有白痴才会感冒吧。

曹丕怎么会在大夏天感染风寒的,莫非他就是传说中的白痴?

玩笑归玩笑,其实刘禅自己精通医术,她知道夏天风寒还是很常见的。

也不知道曹丕会不会因此而丧命。他若是怕死,投降刘禅,请刘禅救治,刘禅还是会施以援手的,不过这纯属异想天开了,他不可能放弃魏国的基业跑来求救刘禅,万一刘禅治不好呢,或者魏国本来就有神医能救他呢。

这几个月,长安的财政收入不错,刘禅入不敷出的国库终于得到了缓解,财政开始有盈余了。

关中平原早就有了几百年的复种的土地高利用方式了,种完禾种麦,收完麦种豆,一年时间都有收获。

而南方仍然是粗放式种田,一年一收。

这不是刘禅利用穿越者优势就能解决的,北方土地利用率高,南方土地利用率低,又不是什么秘密,刘禅知道,刘备和孙权同样也知道,难道他们不想解决吗。

这是因为南方的人口太少导致的,南方从土地粗放式耕种,到土地集约式耕种,得等到人口大量南移才能实现。对比一下,别看荆州和益州人口数比豫州多,但人口密度上,荆州人口密度只有豫州的四分之一,益州人口密度只有豫州八分之一,这还是因为南阳和南郡拉高了平均值,如果把南阳和南郡去掉,荆州人口密度就更低了。

这就是益州面积百万平方千米,却只能划为一个州,而豫州面积十万平方千米,也能划为一个州的原因。

而将来在刘禅的统治下,北方会是太平盛世,人口南移只怕会比历史上更晚。

这都是后话,单就当下而言,六七八月长安也有很大的财政收入,对于刘禅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虽然她降税,但降的是贫民的各种杂税,三十税一的地税还是收着的,更何况,税收本来就是收入的小部分,对于她来说,土地的收租才是大头收入。

现在整个关中一多半土地都是她私人的,收租可比收税收入高多了。

夏天刚过,刘禅开始放王炸了。

九月初一,她正式下旨给各州郡,开始修路。

修路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极其巨大而复杂的工程。

两个亭,两个乡,甚至两个县之间修一条路,都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太远距离之间的路,中间经过了无数山川河流,之前若不做好规划,根本修不成。举个例子,甲县和乙县之间修条路容易,乙县和丙县之间修条路也容易,但当人们想把这两条路在乙县接到一起时,才发现,两条路中间隔着大山和河流,根本接不到一起去。这还只是县与县,郡与郡之间,就更加复杂了。

想建一条能够联通多个州郡县的官道,简直难于登天。

刘禅本来就是当世最强最博学的地理学家,天文地理等知识,她日夜都在研究学习,不仅是天下大地图,各州各郡的地理志她都不断研究,近些年来,她不停的来往于各个州郡,理论联系实际,每到一地,都会仔细考察当地地理,现在对各地的地理都了如指掌。

即使遇到河流改道,地震等事情,只要地方官员报上来哪里哪里地理有所改变,她在脑子里过一下,就能知道新的地貌。

这就是好脑子的作用了。

脑袋里有本活地图,刘禅就解决了修一条贯穿各州郡的好路最大的难点。

她完全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去运筹一条好路,掌握好框架好,再让各郡各县自己修路,然后自己再将这些路连接在一起。

而不是让各郡之间胡乱的自修一条路,最后根本连不到一起来。

刘禅先令人快马将诏书送给了诸葛亮和蒋琬,让他们在各郡之间先修路。

诸葛亮接到刘禅的诏书后,顿时吓了一跳。

刘禅在他心中,一直都是非常克制,很少搞什么大工程的君主。

她不爱奢华,也不大修宫殿,除了和她的十常侍唱歌跳舞,以及偶尔打打猎以外,没有别的爱好,甚至随着她武力越来越高,打虎如同驯猫,现在也很少打猎了。

毕竟打猎对她来说,属于没有任何挑战性的活动。她这大汉第一巴图鲁(借雍正王朝皮一下),压根不需要打多少猎物来证明。

从她统治荆州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这么多年除了修了几个避暑的别苑,修了一座后将军府,再没有为她自己做过什么工程了。

后来称王,称帝,她的王宫和皇宫也是用的原本的后将军府,没再另行修建宫殿。

至于其他工程,她除了在益州重新修葺了都江堰,在荆州和益州修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再没修过什么了。

这个时代,生产力不够,动辄修大工程的君主,对于百姓来说,算不上好的君主。

所以刘禅要求诸葛亮在荆州修路的圣旨,让诸葛亮一时有些难以相信。

阿斗什么时候喜欢搞这些大工程了。

她的圣旨说的很清楚,修一条连接雍,凉,益,荆,蛮地的官道,而且这条官道要连通到每一个郡,并且要有支路连通到每一个县。

这件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是没人想过,可是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大部分统治者觉得,各州之间有条路能够通行,就足够了。

这么大的工程量,以大汉刚刚和曹魏打了两年仗,才刚刚休养生息十个月的国力,如何能够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高手下山:从筑基期开始无敌

九拾八代

恶毒雌性超软,众兽夫狂开修罗场

捡垃圾暴富

亿哥带你,钓遍天下鱼

容衣

吃瓜上位,我成了暴君的唯一信仰

燕惊欢

穿书后我的躺平人生

麻烦夜夜笙歌

三界争斗之地府讨公道

家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