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烟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 突厥人打过来了!,我在大唐养猪日常,绿杨烟外,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艾尔达带来了近来草原的消息,巴尔狮部吞并浩硕特部,现在是草原霸主的存在。
哥舒翰还没来得及好好跟他叙旧一番,就被这个消息惊住,殊不知还有更让他惊讶的。
“举族搬迁?”李小苗以为自己听错了。
艾尔达整族得有四五百人,不是小数目,对任何县令来说,都是政绩。
“要是能有一片让族人安居乐业的地方,结束打打杀杀的生活,再好不过。”
“所以我带着部分族人先行一步,事先约定好,等部落其他族人到了中原地界,会派人先到郡主府跟我取得联系,然后再把族人带到分定的地方。”
“你们可有中意的地方?”大唐朝廷是支持外族人来此定居,这点艾尔达经常出入中原,想必是晓得这个政策的。
特意找自己,莫不是这里面有其他事情,需要她斡旋?
“我们想在郡主村庄附近定居。”有熟人好办事,这样也不怕官府区别对待他们。
李小苗点头,自己若做这个中间人,就相当于担保人,有义务约束他们遵守唐朝律法,教导他们成为合格的大唐人。
艾尔达的请求不难,她需要回安和县,当面跟朱县令把这事商定。
朱绪之前发的役令,在全县河道加设更为密布的沟渠,进展的异常顺利,几人骑马行来,便见不少村落利用水车,将以往难以企及的旱田,也轻松实现灌溉。
目之所及,绿油油一片,明年出产肯定喜人。
一行人到了安和县衙,朱绪听明来意,脸上泛出喜色,安和县荒地很多,没有人开垦,也是浪费。
如此就显出人的重要性,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可以开荒出更多的良田来。
朝廷规定外族人来唐定居,享有分得田地的权利,十年内免赋税,自己任上怕看不到了。
这实打实的政绩,也不知会便宜哪个县令。
李小苗自然懂得朱绪的委屈,她投桃报李:“朱大人,瞧咱们这安和县,明年小麦的产量肯定高的惊人。所以~”
朱绪知道她这又是给自己出主意送政绩,兴趣也提了起来。
“所以,水车磨坊也该提出议程。”
这时候的大唐,白面比大米更精贵,一方面是小麦产量低,一方面是磨坊作业都依赖人工。
等到了明年,以上两个限制条件,安和县都能克服,那么把面粉销售到全国各地,就意味着带来很多的盈利。
朱绪经过她这么提点,也立刻想通其中的关键。
之前他利用皇上的赏赐,给治下的每个村配备了数量水车,这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发现全部投入使用,效果显着。
这次依旧寻着水车的思路,将这磨坊推广开去,考虑到磨坊需求相对低的实际情况,这次磨坊的一应器具,需要出资购买。
另一边,艾尔达的族人,带着帐篷等一应物什,赶着许多马儿和牛羊,停留在中原和草原交界。
如此兴师动众,惹得戍边的将士,频频投过来审视的目光。
“这些突厥人不去草原上放牧,怎得跑到咱们中土来了?”
“怕什么?若他们敢惹事,节度使可不会放过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