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成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章 送一百个美女,两年后才知他用心险恶,屈尊归来,周公成子,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传位诏书上写道:“全国军事和国家大事,都需先征求皇帝意见,然后再告知我;等收复京都,我便不再插手这些事务。”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宗明帝对儿子做法的认可,是他主动交出国家管理权的表现,然而,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他对权力的不舍和对儿子擅自称帝的不满。
这种“不满”,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违背孝道、篡夺皇位的愤怒,更是一位曾经的帝王对失去权力的不甘和失落。
它意味着宗明帝内心深处仍有重掌大权的想法,同时也表明宗肃北的皇位并不稳固,随时都可能面临来自父亲及其支持者的挑战。
从此,父子俩之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但却异常激烈的明争暗斗。
公元757年天元王朝,宗明帝结束了在西京的避难生活,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了都城盛京,住进了花萼宫,过上了看似平静的隐居生活。然而,他的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的那样安宁。
虽已不再过问朝政,但麻烦却如影随形,接踵而至。
宗明帝打算将他曾经最宠爱的天真妃改葬在更风光的地方,以寄托他对天真妃深深的思念之情。
天真妃陪伴他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她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宗明帝的心头。
然而,宗狗推却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宗狗推作为宗肃北的心腹,为了讨好新皇帝,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违背宗明帝的意愿。
无奈之下,宗明帝只能将天真妃的画像偷偷藏在其他宫殿,每天趁着无人之时,悄悄去看一眼,以此来慰藉自己那饱受思念之苦的心灵。
又如,宗明帝晚年倍感孤独和寂寞,常常与高公公、清真公主和成将军等人聊天解闷。
他们都是天元王朝宗明帝时期的重要人物,曾经陪伴宗明帝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与宗明帝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宗狗推却在新帝宗肃北面前诋毁他们,称这三人对新帝的统治不利。
高公公,历经多朝,在宫廷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清真公主,在皇室中辈分极高,地位尊崇;
成将军,身为天元王朝大将军,手握重兵,在军队中威望颇高。
若他们三人联手谋反,必将给宗肃北带来巨大的麻烦,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皇位。
或许他们根本没有反叛之心,只是单纯地想要陪伴宗明帝度过晚年时光,但宗肃北却不这么认为。
在皇权的诱惑和威胁面前,皇帝往往只看重对自己是否存在威胁,而不论是非对错。
宗肃北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确保自己的统治安全,对宗狗推的话深信不疑。
如此一来,宗肃北与父亲宗明帝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矛盾也日益加深。
宗狗推为了进一步讨好宗肃北,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然擅自将宗明帝从花萼宫迁往干路殿。
在迁移的过程中,随行的五百名骑士手持兵器,气势汹汹,将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老皇上吓得惊恐万分。
宗明帝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曾经无比信任的臣子,如今竟然会对自己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宗肃北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责怪宗狗推,反而对他加以安慰和赏赐。
这无疑是在向世人表明,他对宗狗推的行为是默许和支持的。
为了彻底解决父亲宗明帝可能带来的威胁,宗肃北在李辅国的怂恿下,对宗明帝身边的心腹展开了一系列的打击行动。
清真公主被逼迫去做尼姑,从此远离尘世,青灯古佛相伴;
高公公被扣上“私通叛贼”的莫须有罪名,发配到巫州,远离京城,在那偏远之地度过余生;
成将军则被直接撤职,剥夺了所有的官职和权力,沦为了一介平民,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瞬间化为乌有。
至此,宗明帝身边的亲信被全部清除,他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
他只能在西内孤独地度过冷清的日子,身边偶尔只有几个宫女相伴。
这些宫女,大多是奉命行事,对宗明帝并无真心的关怀和尊重。
宗明帝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和绝望之中,他每天都在回忆过去的辉煌与荣耀中度过,心中充满了对权力的怀念和对儿子的怨恨。
然而,宗享的手段还不止于此。
宗明帝七十六岁那年,宗享没有像往常一样送上丰厚的礼物,表达对父亲的敬爱和关怀,而是送去了一百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侍奉他。
这一举动,看似是孝顺之举,实则暗藏玄机。
宗明帝喜爱美女,他的后宫众多妃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那平淡烦闷、孤独寂寞的日子里,身边突然围绕着众多年轻貌美的女子,任谁都会多看几眼,心生欢喜。
宗明帝的身体状况却能看出一些端倪。
自从这些美女到来之后,宗明帝的身体状况便每况愈下,日益衰弱。
仅仅两年之后,这位曾经开创了天元盛世的一代帝王,便与世长辞,结束了他波澜壮阔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
历古以来,好色之徒,都是为一己快活,死的活该。
或许有人会疑惑,宗明帝年事已高,时日无多,宗享为何还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折腾呢?
其实,宗享与宗明帝的处境,与当年宗先帝和宗渊的情况颇为相似。
宗先帝通过玄门之变,从父亲宗渊手中接过皇位后,先无王朝表面上看似平静,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但实际上,权力的斗争从未停歇,暗流涌动。
在这期间,先元王朝还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叛乱。
第一次叛乱由宗亿发起,他是宗成的亲信。
在玄门之变前,宗成与宗先帝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宗亿作为宗成的坚定支持者,一直对宗先帝心怀敌意。
宗先帝为了拉拢他,曾对其加官进爵,试图让他效忠于自己。
然而,宗亿对此却毫无兴趣,他始终忠于宗成。
玄门之变后,宗成被杀,宗亿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他召集兵马,宣称手中有宗渊的秘密诏书,要求各位将军进京废掉宗先帝,重新拥立宗渊为帝。
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一些对宗元帝不满的人的响应,一时间,局势变得异常紧张。
幸好,宗元帝早有防备,迅速调集军队进行镇压。
宗亿的手下大多是为了利益而追随他,看到局势不利,他们不愿跟随他送死,便纷纷倒戈,将他抓住并斩杀,还将其首级献给了宗元帝。
这场叛乱,就这样在短时间内被平息了。
另一起更为严重的叛乱由宗孝带头,甚至连省皇后的哥哥也被卷入其中。
宗孝是先元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对宗先帝的统治一直心存不满,认为宗先帝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了皇位。
于是,他暗中联络了一些对宗先帝不满的官员和将领,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
他们的计划十分周密,准备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政变,推翻宗先帝的统治,重新拥立宗渊为帝。
为了确保叛乱的成功,他们还与一些外部势力勾结,寻求支持。
虽然这次叛乱策划得极为隐秘,但还是被宗先帝在行动前察觉。
宗先帝得知消息后,立即采取行动,迅速调集军队,对叛乱分子进行了全面围剿。
在宗先帝的果断决策和强大军事力量的打击下,这次叛乱被及时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与上次一样,这次叛乱也是打着宗渊的旗号,企图利用宗渊的影响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这两次叛乱不难看出,宗渊即便被宗先帝幽禁深宫,不再过问朝政,但只要他还活着,就如同一面旗帜,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以他的名义起兵造反,在一些人看来,既合理又正当,一旦成功,便能一步登天,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